第(1/3)頁 廬州會戰(zhàn)的勝利并未給大寧朝廷帶來一絲的喜悅,自從接到于慶武戰(zhàn)死的消息之后蕭彧就一直把自己關在御書房中,一連兩日不見任何人,送進去的飯菜也一口不曾動過。 最終在太子和諸王的請求下,與皇帝慪氣的皇后出現在御書房外,她嘆了一口氣推開門走了進去。 “心疼嗎?”仲柔蘭輕聲說道。 “你是來看我的笑話的嗎?”蕭彧滄桑的聲音回應道。 仲柔蘭看到蕭彧呆坐在椅子上,面容憔悴,走上前去,說道:“于慶武是忠誠的勇士,沒有人有資格取笑他,他對你的忠心天地可鑒,要說有,或許是嫉妒吧。” “我早該想到的,他根本不是因為擔心掌權過盛向我要官要爵,而是決心赴死,將家人托付給我。”蕭彧極度痛苦的說道,他的心如同刀割一般。 仲柔蘭轉到蕭彧的身后將手放在他的太陽穴上輕輕揉著,緩緩說道:“你是皇帝,你不能悲傷過度,異族還在我中原大地上肆虐,你這樣就真的對不起于慶武的死了。” “于慶武當年從寶慶過來跟我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大寧朝能有今日是他一刀一槍的拼殺出來的,我承認我從來沒有對他放心過,對他的監(jiān)察從來沒有放松過。” “你是皇帝,這些都是應該的,于慶武人品貴重,在朝堂上,在軍中都是非常好的人緣,他不會怪你的。” 蕭彧緩緩起身,說道:“你說得對,我不能頹廢,于慶武的死已經讓大寧軍方半邊天塌陷了,我得盡快補齊這半邊天,不然真的就辜負了于慶武。” 于慶武薨逝的消息傳到洛辰十三日后他的棺槨被運送道洛辰城,大寧皇帝陛下攜皇后及諸王在洛辰郊外三十里處相迎,而后命令諸王親自抬棺。 而后皇帝下旨于慶武陪葬帝陵,這是大寧開國以來第一個陪葬帝陵的功臣,同時皇帝強硬的讓于慶武的棺槨暫時停放在洛辰城外的邙山上,立衣冠冢,舉行國葬,待收復金陵后將棺槨下葬于金陵早已修建好的帝陵中。 國葬舉行后第三日,大寧皇帝再次下旨,追封于慶武為泉陽郡王,獨子于北辰承繼皖國公一等公爵,世襲罔替。 國葬后第五日,大寧皇帝蕭彧第四次下旨,將潁川軍和于慶武舊部合兵一處,共計十二萬人,賜名慶武軍,永鎮(zhèn)邊陲,為國戍守。 國葬后第七日,大寧皇帝再下旨意,封于慶武為慶武軍永遠的統(tǒng)帥,宿松伯于慶宇為慶武軍第一任指揮使,署理慶武軍所有事務。 于慶宇在國葬一個月后率領慶武軍駐扎在瑯琊,于慶宇到任后第一道軍令就是向左慶宣戰(zhàn)。 “慶帥和老十三親自去洛辰參加了于慶武的國葬,可惜了一代名將!”蒙琰看著從洛辰過來文書悠悠的嘆息。 “他以前也是您的部下,您心里難受我知道,不如我們在大湖上遙祭一下?”顧清風提議道。 蒙琰搖搖頭,說道:“不了,他赴死之前的意思是求我照顧他的家人,這時候我就不添亂了,蕭彧是個多疑的人,如果我做了遙祭的事情,怕是于氏一族都不會好過,而且以蕭彧的腦子,一定能猜到宣松出兵與于慶武之間的關系。” “唉,人心啊!”顧清風嘆道。 雖是不能公開祭奠,蒙琰還是帶著顧清風和幾個孩子在大湖上私祭了一番,蒙琰看著一旁打鬧的周楠和霍禹心中又想起了蒙婉姝和周策。 “清風,蘇青那邊有什么結果了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