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無妨,我若是走了,滕寒一定會陛下的依仗,我想陛下為了平衡滕寒的權力,一定會支持慶宇的。” “于公,你這么和我推心置腹就不怕我稟報陛下嗎?”文雋笑呵呵的說道。 “文侯不會的,我知道文侯是明白大局的人,其實我也不想讓慶宇這樣頂上來,但是陛下對燕王權熙和甘銘一直有心結,不肯松口讓他們出山。”于慶武艱難的起身走到桌案處拿出一壇酒。 文雋很是意外,在他的記憶中于慶武一向是潔身自好,從不飲酒,尤其是在軍中更不會如此。 “于公這可是在犯您自己定下的規矩。” “這個局勢規矩就沒那么重要了,我很少飲酒不代表我不愛酒,文侯,敢否?”于慶武打開酒壇,一股濃烈的酒香溢出遍布整個大帳。 “固所愿也,不敢請爾!”文雋爽朗的回應。 兩人連干了三大碗之后,于慶武吐出一口長氣說道:“文侯,今晚之后你也離開吧。” 文雋并不意外,點點頭,說道:“嗯,我連夜趕到龍洞嶺。” “有勞了,這次是我對不住您了,就當我欠文侯一個人情,容后相報吧。” 文雋自顧自倒了一碗,一飲而盡后說道:“大將軍我不是為了幫你,你明白的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為大局,為了大寧,所以沒有什么人情之說。” 說完之后文雋就起身準備離開,于慶武也沒有阻攔,只是倒滿酒喝干后,說道:“文侯請便。” 洛辰行宮中蕭彧、蕭寒和蕭燁三人看著廬州的地理圖陷入沉思,蕭彧皺著眉頭說道:“于慶武這么做沒錯,但拿自己當誘餌是不是太危險,還有你們兩個誰知道于慶宇的情況?” “皇兄,于慶宇臣弟倒是知道一些,他是于慶武最小的弟弟,別看于大將軍在軍中一向威嚴,但對他這個弟弟卻是寵愛的厲害,不過這次大將軍的推薦確實讓臣弟有些疑問。”蕭寒躬身道。 “燁兒,你呢?你與于慶宇同齡,知道多少?” “父皇,于慶宇很少跟權貴子弟相交,但兒臣聽聞于慶宇文武修習的都不錯,其他的也是一無所知。” “罷了,不去想這個了,于慶武這么做或許因為他現在掌權太重,為了讓朕安心才如此的,蕭寒,傳旨,于慶武有功于社稷,遷皖國公,世襲罔替,蔭封其子于北辰為世子,其弟于慶宇為宿松伯、淮北道觀察使。” wap. /86/86378/31094457.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