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本王自從接到圣旨以后就下令讓各地大軍準備向廬州靠攏,不曾想大將軍來的這么快,集結完畢還要至少十日。”蕭湛僵硬的回答道。 “勞煩王爺讓大軍暫時不要集結了,長孫大將軍的江東軍不日就會抵達廬州。” “什么意思!廬州軍不來,反倒讓江東軍過來,呵,敢問大將軍是不信任廬州軍還是不信任本王!”這就來氣了,再怎么說廬州是自己的地盤。 “王爺息怒,潁川的兵馬會在最前面,只要我們把東海軍吸引到廬州附近,以廬州軍對周邊的熟悉才能更好的發揮合圍的效果。”于慶武淡然的回應。 “大將軍的意思本王不敢茍同!”說的好聽,明擺著是對廬州軍的不信任,更或是看不起。 “王爺,陛下命我為三軍統帥,主持這次的戰事,王爺還是不要違逆陛下的旨意才好,至于您有什么不同意的,可以直接上奏洛辰行宮。”于慶武很少與人發生沖突,尤其是蕭湛這樣的皇族,但這次不一樣,他親自布下的大決戰,不能因為任何人的態度而改變既定的計劃,說實話,他很是羨慕大宣各軍之間的信任。 在他心中,大宣幾次作戰的勝利是因為各軍將士相互信任,互為依托才有的,但是這種事在大寧是不可能的,大寧各軍的將領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有嚴重的私心,所以這次他態度堅決,三軍的指揮權必須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 “好啊!于大將軍好威武!”蕭湛無話可說,又不能真的上奏行宮,只能放了兩句狠話,悻悻的離開。 于慶武并沒有在廬州過多的逗留,他相信長孫的能力,他在廬州駐守過,對廬州的了解不會比蕭湛,他現在必須要趕往他的大營。 于慶武把大營設在了古河鎮,古河鎮當大營讓蕭彧等人提出過異議,古河鎮距離烏江鎮不遠不近,端木陽質疑過如果想要引誘東海軍,大營設在歷陽更合適,但是于慶武沒有對此進行過解釋,蕭彧也并沒有過問。 其實于慶武這么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歷陽雖然能夠更好的與東海軍接觸,但于慶武覺得東海軍敢這么大張旗鼓,敢在地上囂張無比,無非是仗著叛軍的帶路,而叛軍的主力將領是原海州都督左慶,據情報來看左慶現在已經到了襄河。 “大哥,你在想什么?”于慶宇看到兄長在發愣。 “哦,沒什么,在想怎么才能先解決左慶的問題。”于慶武看著這個弟弟,很是不忍。 于慶宇不是他的親弟弟,而是當年他在與石英對戰的戰場上收養的孤兒,一直放在身邊當兒子養,但后來結婚以后總不好不清不楚的,就做主讓于慶宇認祖歸宗,取了于慶年宇這個名字,于慶宇聰慧過人,幾近乎是妖,但這些年一直都在他藏得很好,若不是這次事情太大于慶武還是不愿意帶他出來,但這次以后于慶宇就藏不住了,他的生活也必然有天翻復地的變化。 “左慶這個人不得了,我看過他的資料,當年他能就任海州都督是他一步一步從普通兵士掙來的,賞識他的人就是還在失蹤的東陽郡王蕭澤,東陽郡王兵敗失蹤后陛下盛怒之下處罰了所有人,左寧貶為海州參軍,東海入侵以后不曾想他居然投靠了東海人,這兩年在江東地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也深得東海人信任,這次他們集結的人有一大半是左寧的部下,兄長是擔憂不好對付左慶?” 于慶武點點頭,說道:“是,這次決戰最關鍵的不是東海軍而是這個左慶,左慶不會輕易入局的,他對我們很了解。” 于慶宇突然笑了,說道:“兄長,這就是你帶我過來的目的吧?其實你的主力并不在古河對嗎?” 于慶武會心一笑,長嘆一聲,拍了拍于慶宇的肩膀說道:“你啊!就是太聰明,既然猜出來了就和為兄好好說說你打算怎么對付左慶吧。” “古河是兄長的疑兵,那么兄長就是打算要吃定左慶了,但是必須要讓左慶認定你就在古河他才會出手,我想兄長的大軍應該藏在了龍洞嶺,對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