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清明祝》
第(1/3)頁
知府被罷了職。出于朝廷的考量,南京乃國之重地,不可輕易派人,故需在中書商議,權使萬和順知南京府事,控握一方。但對他來說,兼任知府絕非好事,這意味著他得直面令他厭倦的衛懷等人。王爺本就有些焦頭爛額,今日復橫添一事,更令其心煩意亂。
思和書院也在此日解了封禁,又開招學生,一如往日之盛。衛懷又聽夏元龍說了蔡賢卿奮死相救之事,遂深念彼情,將一封書信連著五十兩銀子,寄到蔡賢卿的寓內。蔡戲子怕招致郡王懷疑,不敢收受,只留得那封書信,將銀子俱寄了回去。
衛懷接了銀子,還與楊、夏二人嘆道:“我本以蔡公為一介戲子,必是陰奉陽違、貪贓受賄之輩,不屑與語;誰想他不計報酬,以命相助,真不知其仍有此慷慨之心也。”夏元龍雖知蔡賢卿此舉是為避禍免,不過不肯挑明,怕折了衛懷的面子,便只說道‘是’;他瞧了一眼楊懷繩,見他想不到此處,便略放了心。
他們的新政在城內外又迅速地傳開來,百姓們也都樂意衛懷的新法,只是官府這塊的意見,仍是雷打不動的固執,所以新法還是一籌莫展,無從下手。衛懷極為犯難,想到夏元龍一向沉著機敏,便前去詢問他的意見。
夏元龍不假思索,便說道:“及民不必急于求成,還需慢慢來議。我看當提一個較好推行的法度,上書請朝廷裁決;如此既不教官府難堪,又能使百姓速見成效,若有弊處亦能及時更易,進退靈便。”衛懷深以為然,乃采納其計,以‘抑豪強’為當前之緊要,遂奏表萬和順請施行此政。
萬郡王自然不能輕易答應。他本來念想著老老實實管幾年南京,不給皇上添半點零星的麻煩;可就這么忠順的一位王爺偏遇上了這種不識時務的祭酒,還動他不得,叫人頭疼萬分。
他知道若在此時松了口,便遏制不了這股激進的勢頭了。因此,他往思和書院回了批文,言道:‘本官無時不為國家思慮,亦深許祭酒之論。然南京百官俱眾說紛紜,斷不令行,吾雖為長官,亦不敢力排眾議,輕易裁決。本官以肺腑之言告之:汝需稍斂銳氣,勿談新政,方可避困窘之境。’
衛懷見萬王爺仍不改心思,便回覆曰:‘敬收郡王之批文,恭讀過罷,頗有道理。然懷歲領朝廷之俸,每惶惶不能報之,常為怨恨。今既宜時也,不敢尸位素餐,力求革新布政,匡救人民。若官中有抗拒不從者,請郡王遣其至所,與吾書院一辯法度,直至一方無話,乃是議決。愿郡王可懷之策,莫視人心望沮也。’
萬和順見衛懷固執如此,無可奈何,只得在微微發了聲苦笑。時有都察院的御史大人在座,亦見此信,不禁冷笑道:“衛祭酒為人不錯,可惜腦袋不甚靈光哪!”
“此話怎么講?”萬和順放下信,轉頭問道。
“郡王啊,吾等皆科舉入仕,遣詞造句自然一流,何況久居官場,寫得奏疏萬片,定然是出口成章。衛懷雖也是進士出身,但有籍父名之嫌;夏元龍身為舉人,未曾治署理政,更無本事;楊懷繩無一實名,只是空讀過幾卷典籍,典簿之職也是辟舉而來,泛泛之輩。”御史用極為輕蔑的口氣說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太原市|
安宁市|
敖汉旗|
息烽县|
抚顺县|
兰州市|
保康县|
荣成市|
托里县|
措勤县|
漳浦县|
六枝特区|
阜新|
四会市|
惠来县|
蒙自县|
托克逊县|
萨嘎县|
长沙县|
陈巴尔虎旗|
开平市|
达拉特旗|
广平县|
策勒县|
建阳市|
四川省|
仙居县|
凤台县|
双柏县|
特克斯县|
武安市|
三江|
成安县|
黔南|
高邮市|
扎兰屯市|
资溪县|
青州市|
蕲春县|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