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溪奴,你們漢人有何新鮮的刑罰?」 各乞山礦山發(fā)生騷亂,匈奴右谷蠡王敖登為了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便捉住了昆侖奴等人,打算當(dāng)眾處死。 匈奴當(dāng)然也有殘酷的刑罰,但敖登已經(jīng)看膩了,于是問向一名漢人奴隸道。 「小的孤陋寡聞,不知刑,也不知罰。」溪奴聞言淡淡的答道。 溪奴姓葉名冠廷,為安定郡人,二十余歲,是個讀書人,因其在溪邊被胡人擒獲,并輾轉(zhuǎn)賣到了匈奴王庭,故被稱作「溪奴」。 百無一用是書生,在這個亂世之中,讀書頂什么用?書生又有何用?葉廷冠滿腹經(jīng)綸,卻只能回鄉(xiāng)躬耕,胡人南下劫掠中原,就被擄到了北方草原。 因葉冠廷識文斷字的,頗得匈奴右谷蠡王敖登的賞識,便將他留在了身邊,作為一名軍中文書,但葉冠廷的身份仍是一名奴仆。 「溪奴,再不肯說,就與他同罪。」敖登聞言指著被綁在行刑臺上的昆侖奴,冷冷的說道。 「右谷蠡王...」葉冠廷猶豫良久,無奈之下,方才開口道:「古之大辟,為絞、斬、梟、磔、車裂、棄市等,極為殘酷,件件為人間慘事,明公當(dāng)慎刑公正,矜憫無辜...」 「不必說了,啰嗦得緊。」敖登不待葉冠廷把話說完,便揮手打斷道:「磔刑?我倒是聽說過,嗯,就用此刑,來人,行刑。」 葉冠廷勸諫,敖登很不耐煩,不過并沒有怪罪于他。 敖登身邊粗魯之人太多了,如此文縐縐之人,使得敖登感到異常稀罕,同時在一眾匈奴貴胄面前,也是有些得意。 所謂磔刑也就是千刀萬剮,將人寸磔處死,是種極為殘酷的刑罰。 葉冠廷無奈只好又縮在了一個草垛旁邊,坐在地上,抬頭仰頭長嘆,不敢去看綁在行刑臺上的昆侖奴。 「右谷蠡王老爺,何為磔刑啊?」敖登知道磔刑,可麾下武士不知,于是一名匈奴武士頭領(lǐng)上前問道。 「祭祀時未碎過牛羊嗎?」敖登瞪著頭領(lǐng)反問道。 一眾匈奴武士這才恍然大悟,連忙下去準(zhǔn)備行刑之物了,敖登還命人準(zhǔn)備祭祀之物。 如此強壯的奴隸,將其處死,卻有些可惜了,因此敖登打算殺一儆百與祭祀兩不誤。 用人作為祭品祭祀神靈,是為人祭。 匈奴習(xí)俗,凡俘囚者,通常女子作為女奴,孩童或收養(yǎng)或殺害,男子則一部分用作人祭祭于神靈、祖先靈前,一部分則淪為奴隸。 不一會功夫,一應(yīng)物品準(zhǔn)備妥當(dāng),數(shù)名匈奴武士便持刀走上了行刑臺,準(zhǔn)備對昆侖奴行磔刑。 黑壯的昆侖奴被鐵索鎖在了血跡斑斑的行刑臺之上,怒目圓睜的看著西面,卻一言不發(fā)。 昆侖奴本是西面蔥嶺之人,也是有個溫馨的家庭,父母慈祥,兒女孝順,可一日事發(fā),強胡闖入了家中,殺死了他年邁的父母,昆侖奴兄妹二人被擄走,此時妹妹已沒有音訊,存活于世的希望也極為渺茫,昆侖奴被數(shù)次轉(zhuǎn)賣,賣到了北方草原。 昆侖奴的身世極為凄慘,此時卻要被兇狠的匈奴人當(dāng)眾殘酷處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