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袁應泰親自到沈陽犒賞。 因為遼軍最后追擊很遠,官職最大的也是賀世賢,所以絕大部分鎧甲、馬匹、武器、錢糧等戰利品都賞給了賀世賢和尤世功。 本來尤世祿還想幫南軍說句話,看到自己哥哥跟著得了許多好處,便不好說話了。 袁應泰又寫好奏章,大舉宣傳賀世賢首功,為他爭取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這一極其榮耀的虛職。 賀世賢當然大喜,再加上袁應泰私下給他許諾以充足的糧餉、把整個沈陽前線交給他統轄、優先補充強壯的兵源、大幅放松管控,自此徹底投靠袁應泰。 其余參與此戰的諸將也多有獎賞,周敦吉、秦邦屏、尤世祿獎勵實打實的錢糧,王宏宇由代千總,升為正式的千總。 還有張神武由援遼參將這個參將,升為有實際駐地的廣寧參將。援遼參將相當于名義參將,實際兵額有限。廣寧卻是重鎮,成為重鎮參將,兵額的配額和補給遠勝名義上的參將。 但這樣也意味著,張神武被袁應泰調走了。 從援遼南軍這個集團中,抽調為遼東體系,日后不跟著南軍一起行動了。 周敦吉、張神武還在戰勝鑲藍旗的快意中,王宏宇卻看破了袁應泰的心思。 他在防范,防著遼東巡按張銓與石柱土司秦良玉架空他;防著南軍展現軍威、立下戰功,壓在遼人和蒙古人之上。 所以,上次把秦良玉留在山海關,這次把張神武從遼陽沈陽前線,調到支撐位置的廣寧。 再結合這次袁應泰親到沈陽,張銓卻被留在遼陽,說明他也在防范賀世賢與張銓走近,而要把遼東第一大將爭取到自己那邊。 好一個袁應泰啊,不想著抽調更多兵馬參戰,跟著搞防這個防那個。 這次沈陽以北之戰,如果他命令沈陽賀世賢全力殺敵、如果安排姜弼、梁仲善、趙率教這些兵馬也參與迂回斷后路,絕對能讓撤退中的鑲藍旗大出血。 袁應泰當今在朝廷中有東林趙南星等作為靠山,還在遼東與賀世賢達成了深度合作,與他正面決裂并非上策,不如暫時借他力量,提升地位積攢功績擊敗建奴。 至少此人對武將比較寬厚,錢糧給的很充足,也是能擼羊毛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