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日后,援遼的兵馬紛紛請戰。 面對八旗齊聚,明軍肯定要聚集大軍,仔細掂量掂量怎么打。面對單獨一旗,南軍與九邊精銳還真不怕。 剛到遼陽的袁應泰,早就下定決心大舉進攻建奴,可這個時候他有點猶豫了。 自己遼東經略位置屁股還沒坐熱;聚集精銳、積攢充足后勤的進攻的計劃還沒展開;之前已到遼東和這次援遼的一共10員大將還沒收心。 還沒準備好呢,不想倉促大戰啊。 袁應泰喜歡按照計劃行動,底下將領紛紛請戰,讓他很是為難。 他走到書吏旁邊問道:“這幾天都有哪些將領和兵馬請戰啊?” “三天前是榆林鎮的尤世祿最先請戰,兩天前駐守沈陽的尤世功也表示應驅逐阿敏。” 袁應泰感嘆道:“尤家兄弟也也不愧是出身三邊將門。” 書辦繼續補充道:“今天一早是甘肅的梁仲善、南軍的陳策、童仲揆、周敦吉,下午又有四川援遼參將張神武、酉陽土司冉躍龍、薊鎮參將趙率教、遼東武靖營副將姜弼等將領。” 袁應泰沉默了片刻,問道:“遼東總兵賀世賢沒有出戰的想法嗎?” “暫還沒聽到賀總兵請戰。” 袁應泰思忖,這賀世賢是實打實的總鎮總兵,地位在遼東其他將領之上,此人的意見才是自己最該關注的。那些援遼的終究是外來者,遼東總兵賀世賢才是遼東第一大將。 往日賀世賢聽說敵情,都是想主動出擊,這一次他聽從了自己的囑托,按照自己計劃準備明年進攻,沒有跟著一起請戰。 賀世賢支持自己,自己當然也要給他松松綁,還給他調過去更多軍械和物資。 自己這個經略,加上遼東總兵這個最高武將,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如此可徹底掌控局面,根除熊廷弼遲遲不進攻的錯誤方針,團結遼東蒙古本地人,不讓外來者騎在遼人頭上。 袁應泰對著書吏下令道:“不論再有哪個武將前來請戰,你都記下并回絕,就說本經略自有破敵之策。” 如今半數將領請戰,軍心倒是不錯,但是如果他們說打就打,還要自己這個主帥干什么? 踱步回屋,喝茶平心靜氣,想著自己的進攻計劃是多么精妙,在京城時就已經和東林友人探討過這個方略,現在賀世賢也支持自己。等到明年夏天,自己踏平建奴,大功告成青史留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