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扶鸞觀主,方才多有得罪,還請見諒!” 天靈觀觀主沒走。 他一臉復雜的走到扶鸞老道面前,作揖致歉。 “無妨!小兒妄語,心生疑竇,也在所難免!” 扶鸞老道撫著胡須,大氣回道:“玄云,還不過來拜見天靈觀主!” “是,師傅。” 玄云道童應了一聲,有些意猶未盡的走了過來,作揖道:“凌霄子,見過天靈觀主!” 凌霄子,正是玄云的道號。 至于“玄云”,乃是他的道名,只有師傅可以稱呼。 當然,他還有俗家姓名。 不過,這俗家之名,早已隨他踏上扶鸞觀后,煙消云散。 天靈觀主看著眼前這位面色稚嫩,前一刻,卻威震四方的道童,滿臉復雜羨慕,更感慨不已: “扶鸞得凌霄,如登靈霄寶殿啊!” “哈哈哈……” 扶鸞老道忍不住哈哈一笑:“道友謬贊,一切全賴祖師爺庇護!” 除了天靈觀主外,清水縣附近的一家名為佛寺主持,也走近道喜。 這與其說是胸懷廣闊; 不如說經此一役,扶鸞觀崛起將是必然之事! 此時,不趁機緩和矛盾,等到扶鸞觀做大,再想緩和,那可就難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 翌日一早,喬縣尉便帶著家眷,登山拜訪扶鸞道觀,直言道觀清貧,當眾捐了十兩銀子。 后又引女眷拜見扶鸞老道賜福,私下又有捐贈,具體幾何,無人知曉。 此事一出,登時引來清水縣大小官吏拜訪。 一時間,捐者無數。 扶鸞觀那年久失修的山道,竟被踩得锃亮如新,殿中香爐飄煙,裊裊不絕。 遠觀儼然若瑤池仙境,云霞藹藹,紫氣彌漫。 與此同時,扶鸞請仙降乩之事,也隨著三教九流的離開,宣揚出去。 且敘事者為了表現自己,不免一番添油加醋,因此衍生出數個版本。 然而無論是哪個版本,都無法規避掉“扶鸞觀請仙降乩,借天地法劍,劍斬縣尉木愚”之事。 一些大尺度的坊間流言中,甚至傳出秦縣令就是扶鸞觀祖師爺所殺的流言。 此為代天執道懲戒貪官! 喬縣尉因非首惡,這才放他一馬。 總之,無論是哪個版本,那么多人信誓旦旦親眼所見,讓人不得不信。 這為扶鸞觀鍍上一層光環,亦埋下大興之民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