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99章 丁會-《唐梟》


    第(3/3)頁

    唐太宗安置在甘州涼州,得以休養生息的繁衍。

    唐高宗時期,河西回鶻幫助大唐平定突厥叛亂,后來唐朝征用河西回鶻騎兵,充入涼州的赤水軍。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皇帝驚恐調動隴右河西兵力,其中就有回鶻兵力。

    吐蕃趁虛進占隴右河西,甘州回鶻歸屬吐蕃統治。

    后來,張義潮崛起河西走廊,甘州回鶻歸屬歸義軍統治。

    韋扶風屬下,對于甘州的統治薄弱,迫不得已的策略。

    王大虎的統治重心涼州,保守涼州不失去。

    當初進奪甘州,主要是為了軍事防御大斗拔谷口,為了對抗歸義軍的反撲,只能懷柔的拉攏甘州回鶻。

    韋扶風依據信息,必須盡早的遏制甘州回鶻發展,獲得進取北方和西域的根基。

    甘州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擁有能出良馬的山丹馬場,更是來往北方大漠草原的交通要道。

    甘州向北沿著黑河,抵達大漠明珠居延海。

    居延海是一片海子,水草豐美,四通八達的商貿補給重鎮。

    韋扶風知曉,回鶻是繼突厥之后的北方草原霸主,主要由九個部落組成,史稱九姓回鶻。

    分別是:回鶻、仆固渾、拔野古、同羅思結、拔悉蜜、葛邏祿、藥羅葛等九個部落。

    回鶻部的首領,世襲產生于‘九姓’中的‘可汗姓’,即‘藥羅葛氏’。

    回鶻攻殺了突厥的最后一任可汗白眉可汗,建立了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之間的大汗國。

    后來,回鶻汗國盛極而衰,天災人禍的影響下,國力變弱。

    回鶻人統治的黠戛斯人,起兵進攻回鶻都城,滅亡了回鶻汗庭。

    大唐開成五年(840),回鶻統治崩潰,回鶻各部陷入外患內亂,其中三支大部族遷移避禍。

    一支遷到吐魯番盆地,成為高昌回鶻和西州回鶻。

    一支遷到蔥嶺以西的楚河一帶,成為蔥嶺西回鶻。

    一支遷到河西走廊,融入甘州回鶻。

    大唐宣宗十年(856),回鶻大首領龐特勤,曾經漠北回鶻可汗的外甥,在甘州山丹縣稱可汗,設立牙帳(王廷),使人向唐朝稱臣。

    當時的大唐朝廷,自身無能收復隴右河西,猜忌河西的歸義軍,愿意扶持甘州回鶻削弱歸義軍。

    唐宣宗接受上請,冊封龐特勤為懷建可汗,賜予王璽詔書,承認甘州屬于回鶻領地。

    懷建可汗在山丹地域,仿照前回鶻汗國都城,修建了一座大城。

    回鶻汗城周長四十里,城墻高達10米,碉樓高12米,望樓高14米,超越了甘州治所張掖城。

    韋扶風的開疆拓土,基本遵循上兵伐謀,優先凌弱,盡量不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霸王戰爭。

    故此,宣武軍進奪南陽盆地,韋扶風采取退一步的守勢,不與宣武軍展開幾十萬軍力的廝殺。

    河西走廊地廣人稀,甘州回鶻頂多二十萬人,還是松散的部落形態,出其不意的一口口吞掉,完全掌控甘州不難。

    韋扶風回顧大唐歷史。

    安史之亂以來,事實上朝廷從未平定過河朔三鎮,捏鼻子認可河朔三鎮的裂土存在。

    韋扶風的地盤,論實力不如百年前的大唐,想要未來奪取河朔三鎮,戰敗河東軍,還得劍走偏鋒,積累騎兵數量。

    思路客

    /77/77185/29677890.html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漾濞| 商城县| 什邡市| 保德县| 灵璧县| 绩溪县| 龙南县| 封开县| 利津县| 新余市| 祁门县| 柳林县| 北京市| 思南县| 镇巴县| 盐津县| 西华县| 江华| 绵阳市| 山阴县| 正阳县| 阿图什市| 普定县| 赤水市| 镇平县| 营口市| 泌阳县| 洛浦县| 仁寿县| 洪泽县| 横山县| 青冈县| 佛冈县| 莎车县| 无锡市| 江津市| 张北县| 金寨县| 平舆县|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