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據靈州-《唐梟》
第(2/3)頁
后來,又聽說三萬多的河東軍來了,夏綏節度使要
(本章未完,請翻頁)
求和解拒敵,韓遜不答應.
夏綏節度使一面發動攻城,一面威脅說,若是不和解拒敵,就去投降河東軍,一起攻城。
韓遜害怕了,三萬夏綏軍差點攻破城防,讓城內折損了四五千軍力。
若是河東軍再來攻城,那根本守不住,于是被迫妥協的答應了。
既然答應了和解拒敵,韓遜對于夏綏軍的一萬軍力要求,也認為應該答應。
于是幾乎傾巢出動,期望優勢兵力擊敗河東軍,若是不能擊退河東軍,靈武城還是守不住。
韓遜謹慎,他令屬下盯著夏綏軍力的數量,防備夏綏軍分兵來個回馬槍。
卻不想,會有五千河東軍自南面奔襲而來。
韓遜恐懼中滋生絕望,靈武城內的留守軍力,大半是殘廢的傷兵,能夠戰斗的不足千兵。
結果童山一攻入城樓,承受多日巨大壓力的韓遜,崩潰了。
了解靈武城的現狀,韋良暗自慶幸,多虧及時的攻城。
若是拖的久了,出外的靈州兵馳援歸來,那怕是一千騎兵,他也會陷入被動。
韋良很會善后,一面藏匿倉儲,一面安撫人心,他收編了所有靈州軍力,包括傷兵也算成是他的軍力。
告訴傷兵們,你們是與黨項人作戰,如今歸屬了我們,日后能夠獲得田地撫恤。
凡是歸屬的將士,韋良耗用一部分倉儲發下去,然后讓傷兵維持城內治安。
廣告他們是蜀王韋昭度的軍力,韋昭度如今是蜀王,大唐宰相,長安世族韋氏。
靈州這片地域,雖然面對吐蕃和其它番族,但漢族始終占據主導。
這是因為靈州在秦朝時期,秦滅六國,押解六國的大批貴族官吏抵達靈州定居開拓。
靈州地域是河套平原,又名寧夏平原,頻臨黃河的農業豐收地域,擁有很多人工溝渠,號稱塞上江南。
一望無際的農田基本能夠豐產,所以靈州的人口很多。
人口的結構有戰國貴族后裔,歷代駐軍后代,故此靈州雖然獨力抵擋番族進犯,卻是一直能夠堅守。
靈州人的骨子里有著一種不屈驕傲,他們的祖先曾經是貴族,勇士。
尤其是大唐建國以來,置立朔方節度使之后,靈州成為西部的軍政,商業的統治中心。
大唐走向衰敗,隴右盡入吐蕃之手,靈州也不復往日輝煌,但人口依然有近十六萬。
只是番族有了三分之一,那是不可避免的融合。
韋良積極的收管靈武城,只是靈武城太大,長寬各約十二里。
五千兵在城內一分,只能有三千將士鎮守城防,顯得很是薄弱,在外的靈州兵返回攻城,韋良沒有信心能夠守住。
......
韋扶風率領大軍出擊,夏綏聯軍也在向東進擊,兩軍一步步接近,彼此也探知了對方動向。
靈州兵在行進中,內部發生了激烈爭執。
韋扶風的使者抵達之后,靈州兵內部有的認為是假的,是河東軍的惑敵離間之計,有的主張分軍歸去救援。
主帥遲疑難決,眼看兩軍距離只有五里,靈武城求援的信兵趕到了。
統軍主帥大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武冈市|
宁陕县|
奉新县|
富源县|
巢湖市|
治多县|
龙岩市|
沾益县|
屏东县|
金湖县|
措美县|
木兰县|
澄迈县|
岐山县|
和硕县|
昆山市|
曲阜市|
西畴县|
临泽县|
固阳县|
新乡县|
陆河县|
瓮安县|
集贤县|
隆尧县|
林西县|
黄大仙区|
荔浦县|
建宁县|
西畴县|
荣昌县|
绥江县|
神农架林区|
淄博市|
信丰县|
庆安县|
论坛|
改则县|
涟水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