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夜里,莊寧宮。 秦嬤嬤給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梳頭,徐徐稟報今日之事。 婦人四五十歲的年紀,保養甚好,周身氣質平和雍容。 聽到秀女們來遲,堵了皇帝的道兒時,婦人來了興致:“皇帝是何反應?” 秦嬤嬤苦笑不已:“回太后娘娘,奴婢未曾親眼見著,不過猜測爺定是惱了。” 把皇帝下旨拖了一個秀女出宮,還親自下旨不準秀女帶箱籠這兩件事一說。 太后眉頭皺起,接著嘆氣一聲:“罷了,由著他吧。派人去那秀女府上多補償一些,莫壞了名聲。” 至于箱籠的事,皇帝都下旨了,她不會打兒子的臉。 能做太后的從不是爛好人,既然給的恩寵接不住,那就由著去。 秦嬤嬤將事兒應下。 太后又問起:“聽說今兒個秀女們都挨了手心?” 秦嬤嬤早有準備,她手上功夫未停,將事兒來龍去脈解釋了一番。 太后感嘆:“到底是她們的選擇,也怪不了別人,罰一罰也好。” 言語間,秦嬤嬤判斷太后也是贊成罰的,不由暗自松了口氣,這事算過了明路。 接著太后有些感興趣的問:“你說有人贏了李家那丫頭?” “正是。”秦嬤嬤道,一下下梳著頭發,這也是她想提起的。 太后奇了:“那丫頭在禮儀方面不是京中閨秀第一?怎還能被比了去?” 秦嬤嬤搖頭:“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奴婢今兒個是見識到了。”將事兒大略說了一遍。 “武梨?”這名字,太后沒什么印象,卻起了些興致。 不待她問,秦嬤嬤意會地將梨花出身來歷、錦繡臺上的表現一一說出,說得十分詳近。 還特地將梨花贏了后憂國憂民的神色說出。 “竟有這般的孩子。”太后微微驚訝,想到了什么,她問:“你觀之二人如何?” wap. /109/109773/28447933.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