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卻沒想到自己話太滿了,還在歸京的路上,武夫人肚子里那點貨便被梨花全給掏空了,學得又快又好。 武夫人都有些懷疑人生了,半輩子學的規矩禮儀實在不堪一擊,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淺薄。 到最后,武夫人在客棧里看著天真懵懂、求知若渴又帶著孺慕之情的小女兒,四目相對,教無可教,壓力極大。 武夫人一片慈愛之心還沒怎么施展,便遇到了泥石流一般的梨花,只得擦著汗忍著心虛,推說回去后給請先生,想學什么就請什么先生。 說出這話時,武夫人暗自松了口氣,卻見自己的小女兒眼睛又亮了。 那時的梨花眼冒精光,簡直高興壞了,真是瞌睡遇著枕頭,連忙一口氣點了三門課,包括識文斷字、女紅、廚藝,都是大戶人家的閨閣女子頂頂要緊的技藝。 武夫人這才發覺自家女兒連大字都不會幾個,寫的全是錯字(那時梨花不怎么識古代的字),不由摟著梨花心疼得直掉眼淚。 她的女兒啊,在外祖家竟然無人教讀書識字,她的那些嫂嫂皆是面甜心苦的貨,竟薄待她的女兒至此,往后能不來往就不再來往。 武夫人心疼梨花,給梨花找先生的事她一口應允下來,還拉著梨花的手,讓梨花往后想學什么都多跟她說說,不必悶在心里張不開口,她們是母女,女兒有求,做母親的自然想法子滿足。 就后面這一句畫蛇添足的話,武夫人后悔了無數次。 接下來的三年,武夫人感受到了水是多么的深,火是多么的熱,因為每隔一陣子,梨花便來尋她一回。 找個先生不難,但一般的先生壓根鎮不住場子,找能教小女兒又挺得住折磨的好先生,實在太難了。 武夫人日日愁眉不展,天天琢磨怎么請先生,逍遙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譬如有回請了個七老八十的老先生回來,不到一日就被氣得差點中風,最后甩袖而去:“這女娃既懂那么多道理,還請老朽來作甚!” 武夫人連忙去問,才得知小女兒當日上午一直跟在老先生屁股后面學啟蒙的書,等到下午說自己都會了,問老先生還會不會別的。 老先生以為梨花在侮辱他智商,當場氣得差點腦中風,被梨花救了回來,等恢復神智直接走人。 而梨花實在冤枉,她在前世可是名校碩士生,這古代小學啟蒙的東西,她用一上午過一遍已經很對不起她現代卷王的名頭了。 要知道她在前世可是連學霸都害怕的存在,去哪都卷得飛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