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夏能渡此浩劫,全仰仗國師您了!能得您相助,是華夏之幸,帝都之幸,萬千百姓之幸啊!”! “陳家主不必如此。” “救黎民于水火,本就是老衲修行之本意,阿彌陀佛!” 普渡慈航雙手合十,慈眉善目。 這是一座氣魄恢宏的廟宇,蓋得古色古香,莊嚴肅穆,這大廟,墻壁繪有高深的佛家銘文,檀香裊裊,木魚回蕩,普通人初聞初見,怕也可窺得一絲佛法之精妙。 大廟雄偉壯麗,屋頂上各種顏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鮮艷奪目,大廟的主體建筑共九層,正殿由八十一根抱不攏的朱紅色石柱支撐。無論何時,殿中都是燈火通明,光彩奪目。 這廟名為慈航寺,是帝都為華夏國師普渡慈航專門修建的。 普渡慈航佛法高深、樂善好施,言出法隨、有求必應,一直以來,帝都的達官貴人都對普渡慈航推崇備至。 普度慈航醫好了不少身患絕癥的華夏高官,沒有患病的高官,普渡慈航也可以助他延年益壽,要不然,普渡慈航憑什么以一外來人身份身居華夏高位。 “國師?” 陳新國見普渡慈航不再出聲,似在假寐,忍不住輕聲呼喚。 “我前幾日跟國師說的事,不知道…” 陳新國緊張的手心冒汗,他身高八尺,年約五十,本不至于此,但奈何這件事太過重要了。 “可,時機已經成熟。” 普渡慈航面白無須,古相莊嚴,他不說話,陳新國也不敢催促,過了一會兒,普渡慈航睜開眼,說出了讓陳新國心頭大喜的話。 “我明白了,國師。” 陳新國如釋重負,不再多言,他念了了聲佛號,轉身離開了大殿。 普渡慈航看著陳新國離開的背影,嘴角含笑,似欣慰,更似帶著一絲不明的意味。 大殿外的天氣格外晴朗,天空澄碧,纖云不染,遠山含黛,和風送暖,淺藍色的天幕,像一幅潔凈的絲絨,鑲著黃色的金邊。 陳新國背著手,步伐愈發輕松,他慢條斯理的走下大殿,往日威嚴萬分的國字臉都帶上了一絲柔和。 穿著考究的的男秘書夾著公文包,手提一堆文件小跑著來到了陳新國身旁,他剛要匯報,陳新國擺了擺手,示意他等下再說。 “家主……有必要過問這普渡慈航的意思嗎?” 隨著二人乘上一輛黑色商務,年輕的男秘書才忍不住道。 “你說呢?跟我這么久了,你還是沒點長進……” 陳新國用手指敲了敲車的扶手,另一位年輕艷麗的女秘書為他點上了雪茄。 “現在不比以往,新世界,力量還是很重要的,帝都之所以能安然度過末世大劫,全仰仗那普渡慈航,他有多大本事,我現在也沒有摸清。” 陳新國對男秘書解釋道,說是解釋,更像是說教。 “知道了,大伯……” 男秘書低頭認錯。 “你要不是我侄子,我也不至于把你放在身邊每日敲打,陳家和華夏的未來,終究是在你們年輕人身上。” 陳新國想起了他的二弟陳新華,忍不住嘆息。 他兄弟五人,或是天資聰穎、或是心狠手辣,不是雄才大略,就是梟雄之資,他陳家能從普通將門之后成長為華夏的龐然大物,離不開他兄弟五人的苦心經營。 他二弟的才能和手段均不遜色于他,卻在末世初期早早折在了奉天市。 “蓋聶和秦武陽出發有一陣了吧。” 聽到此言,陳方凱精神一陣。 “大伯,已是半月有余。” “方凱,你放心,這蓋聶與秦武陽皆不是易與之輩,他二人合力,那姬龍城在劫難逃。” “二弟的仇,我陳家必報!” “可是大伯,這二人出發后正值天變,世界擴張、路途遙遠、地貌大變、怪物橫生,他二人雖武力超群,但沒有國師庇佑,恐怕……” 陳方凱憂心道。 他不過是一個不受重視的私生子罷了,對陳新華這個父親談不上什么感情,但無論如何,他裝也要裝出一個父慈子孝的模樣來。 “無妨,你要相信那二人。” 陳新華不再討論這個問題,反而拉下車窗,對著窗外的百姓揮手,表現出盡量親民的一面。 商務車穿行在大街上,不時有記者和百姓拿出相機拍照,陳新國出行,自是帶有全套的后勤團隊的,那拉開的警戒線,將主干道和普通百姓界限分明的隔離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