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遙遠星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 這無疑是最令人感到好奇的點。 “目前銀河中似乎還沒有發現第二座“遙遠星門”,但“建門者”應該不可能只建造一座?!? 李文淵認為,像這樣還尚未開啟的“遙遠星門”應該在銀河之中還有很多處,就像個寶藏一般等待著別人的發掘。 但它背后究竟是不是“寶藏”,還需要等大門打開才能知曉。 銀河社會中,“監護者”之前發布的任務已經被撤下,很顯然是因為有文明已經完成了這項任務。 其他文明的冒險者雖然不甘,卻也只能暫時作罷,眼巴巴地等著新任務的出現。 而有一部分文明在打探是哪個文明完成了“監護者”任務的同時,也在嘗試繼續尋找“監護者”所搜尋的那種“特殊星門”。 畢竟星門這種東西和“奇特生物”不一樣,對于絕大部分文明來說它都是有用的。 即便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作為一種快捷通道它也同樣能夠產生很大效益。 于是在后續的搜集過程中,還真有些文明通過那些已經放棄尋找的冒險者提供的線索找到了其他的“特殊星門”。 明伯科技獨裁國的境內,有學者正在爭論要不要想辦法將這種星門摧毀。 作為學閥獨裁制的典型代表,明伯科技獨裁國的頂尖科學家們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能引起他們爭論之事,很顯然并不是什么小事。 其中一名學者痛心疾首地說:“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座無主星門,豈能因為一些只言片語就放棄這種好事?危機評估的報告怎么說?” “還沒出來,但是我相信威脅率一定會超過50%。我們的考古發現證明那些話并不是空穴來風,我們要趕在星門被打開前將之摧毀!” 另一人持著反對意見,并堅持要摧毀這扇“特殊星門”。 身為最頂尖的考古工作者,他帶領的團隊在一顆星球上發現了某種可能和那些“特殊星門”有關的預言。 那里是一顆曾經有過文明存在的星球,具體存在時間在極為久遠的年代。 通過遺留的痕跡來判斷,那個文明在尚未走入太空前就有了相較于土著而言比較發達的科技。 他們的物種有著特殊的共情能力,能夠在有意識的引導下形成強大的文明凝聚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