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去而復返-《大明劍尊》
第(1/3)頁
提起王振,連孫太后這個皇帝的生母都沒了動靜,更何況其它的大臣。
先帝朱瞻基去世的早,自他兒子朱祁鎮幼年時起,王振就陪在朱祁鎮左右,甚至相對于自己這個母親來說,朱祁鎮更愿意親近王振。
很多時候,孫太后恍惚覺得,很可能在朱祁鎮的心里,王振已經取得了他心目中父親一般的地位,所以才會對王振言聽計從。
譬如這次出征,若不是王振在后面推波助瀾,以朱祁鎮的性子斷不會違逆自己這個做母親的意思。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那個時候打仗,需要先行安排好行軍路線,隨后派一部分人沿著行軍的路線設置糧倉,故而稱作為「糧道」。
大軍忽然改道,牽一發而動全身,本來此番出征倉促的緊,更沒有什么準備。
皇帝一張圣旨,朝廷上下無不忙碌,軍糧勉強湊夠十幾日,堪堪出征。
五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甚巨,就算舉全國之糧也未必夠這些前線征戰的士兵吃的。
故而孫太后和兵部的大臣商議,抓緊在后方籌措糧草,分批次趕赴前方囤糧,料想不會讓士兵餓著肚子征戰。
但這一改道,將她全部的計劃打亂,后方的糧草已經前赴后繼的運往前線,而大軍遲遲不來,定會造成糧食短缺的現象。
到時候大軍軍心不穩,影響士氣,還哪里打得過瓦剌的悍勇兵將。
要知,這些人在一百多年前可蕩平了中原,揮鞭西方,打下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般大大的疆土。
這樣的敵人,可不是單憑人數多少便能決定勝敗的。
況且,古往今來,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少,朱祁鎮帶領大軍孫太后本就是萬千擔心,現下又傳來突然改道的消息,令他駭的不行。
他眼前一黑,差點暈了過去,努力緩緩了緩神,斜靠在椅子上坐了一會兒,左手扶著額頭,有氣無力的問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為何王振要改道?」
那人吞吞吐吐,面露萬分難色,實在不敢將實情說出來。
他不單單是不敢,更有可能覺得羞恥,畢竟隨行的大臣中,論德高望重,首推英國公張輔,他乃是當世名將,在軍中甚有權威。而兵部尚書鄺野也是個頗有才干的能臣。
而朱祁鎮名義上是自己帶兵打仗,實際上卻讓王振做大軍的統帥,一個太監做三軍統帥,便是三保太監鄭和也不敢說自己能當此大任。
大軍集結完畢,從京城一路走去懷來、宣府、大同,而王振的老家就在大同附近。
古往今來都有「榮歸故里」一說,便是當年的楚霸王項羽,也想在平定天下之后回到楚國故地,身披銀白戰甲,騎著高頭大馬在楚國的父老鄉親眼前顯擺一回。
王振也是這般想的,他老家蔚州,距離大同不遠,自己好歹當上大明三軍總帥,威風至此,哪能悄無聲息的從家門前走過,于是便向皇帝提議,想要帶大軍去蔚州,令自己炫耀一番。
朱祁鎮哪里知道大軍的行軍路線乃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事,在他心中自己堂堂天子,帶領五十萬大軍哪里還有不所向無敵的道理,反正大同和蔚州很近,索性去一趟,了卻王振的心愿也無不可。
那人自不敢在孫太后面前隱瞞,躊躇了半晌將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孫太后,差點將他駭暈了過去,口中低喃念叨著「混賬」兩個字。
李孤行在外聽得真切,也恨的壓根癢癢,這樣的昏君留著他到底有什么用處,不如一刀斬了!
但自古以來,儒家思想教導大眾忠君愛國,君昏乃臣無能,并非君之過。
故而,李孤行又將這憤恨轉移道內閣那幫大臣身上,就是在他們孜孜不倦的教導下,朱祁鎮才成
了這樣的一個昏君,也就是在他們的縱容下,王振才敢這般為所欲為,竟置五十萬人的性命于不顧。
孫太后痛心疾首,立馬頒布懿旨,「傳我旨意,告訴朱祁鎮這混小子,立馬將大軍定在那,待我派人過去!!」
他旋即吼道:「于謙!于謙到哪了?!」
這一句喊得甚有威嚴,哪有人敢答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高邮市|
张家界市|
喜德县|
昭平县|
建瓯市|
巴楚县|
泸定县|
富阳市|
巴里|
岑溪市|
惠东县|
太保市|
深州市|
新蔡县|
兰州市|
固阳县|
龙门县|
隆昌县|
迁西县|
松溪县|
水城县|
凉山|
吉安市|
枣阳市|
郑州市|
浦县|
庐江县|
南通市|
都安|
屏东市|
潜江市|
高安市|
甘谷县|
张家界市|
池州市|
广宁县|
黑山县|
宽甸|
揭西县|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