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長寧國之卷:第三十八節 建文迷蹤(三)-《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第(1/3)頁

    “竟用了謚法里沒有的復字,想來各位先祖皇帝們對光復大明宗室有著莫大的執念。”黃世東嘆道。接著往下看,下面的先皇牌位又恢復了正常的廟號命名規則:

    “大明安宗……”

    “大明孝宗……”

    “大明定宗……”

    只是這牌位到后面謚號卻越來越短,一直到朱順燊的父親大明康宗皇帝牌位,謚號更縮短到只有五個。使用的謚字也愈發潦草隨意。

    “家父當年還說過不要給他加謚號,黃伯堅持下還是加了。不過東哥,我和大哥都商量過的,要是我們走了的話真就不要給我們再立牌位加謚號了,當不起,也沒這個必要。”朱順燊如此說道。

    朱順燊祭拜之后,在他的指點之下,眾人合力將東側的一個大木箱取出,木箱扣上的鎖早已銹爛。木箱本身因為是上好的南洋硬木所制,倒是保存完好。

    朱順燊打開木箱搜索了一番,從中取出一包物什。

    “首長請看……”朱順燊小心翼翼地翻開綢布的層層包裹,綢布歷經歲月的波瀾從金黃退變為抹布一樣的黃灰色,上面更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破洞。稍不留聲就會化為碎片。他們小心翼翼地攤開綢布,兩塊四厘米見方的白玉質璽展現在眾人眼前,上刻瑞獸印紐,沒有國寶的奪目光彩,這兩尊驚世之寶此刻就靜靜地躺在已經發灰的綢布中不聲不顯,任憑歲月從它身邊流逝。

    “怎么這么小?”崔云紅疑惑道,他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國璽都是巨大醒目,璽上的印紐瑞獸雕像更是有著巴洛克風格一般的繁復龐大,但眼前這寶璽實在是太過“平易近人”。

    “真得就是這樣的,其實原本印璽這類東西尺寸并不太大,可能老朱窮苦出生的緣故。”吳廷偉在故宮博物院見過后來的明朝皇帝二十四尊寶璽,確實也是一副平平無奇的樣子,無論材質還是尺寸,和后來清代的皇家印璽那種絢麗浮夸,富麗堂皇完全是兩種風格。

    寶璽上的篆文刻字寫著“皇帝奉天之寶”“皇帝親親之寶”——正是朱元璋十七塊寶璽之二——分別用來祭祀天地和賞賜朱姓皇族之用。

    “這是很強有力的證據了!”吳廷偉興奮地看著兩塊玉璽,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真偽,但此刻他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破解了整個明代最大的歷史懸案!

    “可還有其他遺物?!”吳廷偉心想還有失蹤的朱元璋皇帝信寶(詔見各地藩王、親王、重臣及調兵遣將之用)、制誥之寶(給五品以上官員下詔之用)、敕命之寶(給六品以下官員下詔使用)這三個重要的玉璽呢.?

    朱順燊有些奇怪地看著吳廷偉,他一個澳洲人怎么比自己還激動。又在旁邊一個木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個木匣。

    木匣用料做工考究,上面還有黃綾包裹。不過看模樣并非舊物。最多也就二三十年的歷史。打開木匣,里面卻是一卷已經變色的卷軸。

    在桌子上展開卷軸,卻是一道詔書。

    “朕嗣大寶,清心恭己,輕傜減賦,賞罰以類,寬刑省獄,行之期年,萬姓悅服,群生欣豫。然諸藩王皆手握重兵,歲祿萬石,府置官府,驕逸不法,尤燕王在國,陰有不臣心。太祖爺欲效文景之法推恩削藩,朕遵祖愿以維社稷,燕王起兵靖難,朕念叔侄之情倫理之常欲以教化退之,后金川門破遭逢大難。朕輾轉流禺海外,亡國之恨,無顏茍活于此,此番歸去中原,太子朱文奎,繼承大統,守于渤泥,不可擅回。”

    “這是啥意思??朱允炆又回中原去了?”讀完遺詔,吳廷偉半天沒回過神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宝丰县| 沙坪坝区| 阆中市| 桃园县| 洱源县| 荥经县| 庆云县| 墨竹工卡县| 清涧县| 吴江市| 乌鲁木齐市| 汝城县| 鹤岗市| 墨脱县| 德安县| 海原县| 昆山市| 自治县| 睢宁县| 延津县| 比如县| 深州市| 旬阳县| 抚宁县| 扎兰屯市| 贵州省| 渭南市| 盘锦市| 上犹县| 雷山县| 临夏县| 镇原县| 称多县| 墨竹工卡县| 德钦县| 得荣县| 鹤庆县| 鄂伦春自治旗| 惠州市|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