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離開天工坊的時候,段明已經對這件事有了一個脈絡。 根據段明的判斷來看,這件事情其實非常簡單。 幕后黑手知道趙空城研究出了黑 火藥,也知道皇室的幕后黑手就在崇明宮。 所以對方強化了趙空城意識中,崇明宮的概念。 這樣當趙空城需要做實驗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崇明宮。 隨著趙空城的實驗,皇室的“底牌”或死或傷。 緊接著對方出手,直接將五個大案與靜安王牽扯起來,引起了皇室對于靜安王的忌憚,趁機打擊靜安王。 從始至終,幕后黑手都沒有直接露面,但是卻用陽謀直接給靜安王設下了一個大局。 自古以來陰謀好斷,陽謀難平。 畢竟陰謀用計、陽謀觀心。 陰謀見不得光,一旦找到了陰謀的“漏洞”,便可以直接粉碎陰謀的布局。 可是陽謀本身就是生活在“陽光”下的,漏洞就實實在在的擺在那里,讓所有人都能看見。 但是或許是出于某些原因,就算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也不得不跳進去。 就像是“二桃殺三士”、“推恩令”等等,正是因為直指人心,所以幾乎無人能破。 當然,并不是說陽謀要比陰謀高明很多,如果被施展陽謀的對象心智完善、毫無破綻,那么陽謀也就沒有了任何作用。 就以“二桃殺三士”為例,如果那“三士”中有一人不爭不搶,對于榮譽并不是很在意,那么這個陽謀就沒有了任何作用,根本做不到讓他們自相殘殺。 如今的局勢也是這樣,漏洞很多很多。 比如說為什么這五個人會這么巧的在這個時候上奏說靜安王謀反? 比如說于晨和靜安王的書信還有廣勝王的證詞,到底有幾分可信度? 還比如說明明都已經知道了這些事情的幕后黑手是長生教,為什么不處理長生教而對付靜安王? 這些事情經不起推敲,但是陛下也不用推敲。 一旦靜安王造反,那么其損失陛下根本就接受不了。 所以,無論事情真假,先將靜安王控制住,這是最好的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