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她當忠勇侯夫人,高家不是沒有反對的,但這一切拗不過高謙的堅持,忠勇侯是高家最有出息的一位軍侯,一旦他與高家鬧決裂了,看笑話的也會是那些外人。 舍不得放棄忠勇侯,也只有捏著鼻子承認甄氏了。 甄氏這個忠勇侯夫人起初并不是非常受歡迎,小叔與寡侄媳婦,本就引來非議,忠勇侯有權有勢依舊抵擋不了明里暗里的諷刺與輕慢。 甄氏作為當事人之一,貴婦的冷暴力也就沖著她去了。 幸好甄氏拎得清,為人處世也落落大方,不作偽,況且甄氏也常領著高謙去給亡夫高聰掃墓,幾番作秀,哭得差點斷氣,甚至多次為了高聰立嗣子與高謙據理力爭,大家也漸漸地對甄氏高謙不再有過多非議了,聽之任之。 當然,也離不開忠勇侯高謙手握大權,深得李相爺的器重的緣故,得罪不起貴人,只好閉嘴了。 后來的事情很簡單了,甄氏一口氣與李相爺接連生了二子三女,夫妻恩愛,情篤日深,大家除了拍馬屁表示恭喜外,啥都不能說了。高謙護犢子,脾氣又不好,得罪了他 小心明天橫死街頭。 至于高聰高伊敏這一系,由于各種原因,高謙采取冷處理態度,根本甚少理會過高聰。 而且,就高聰祭祀問題上,高謙管也不管,隨便高家處置。這樣一來,雜草叢生,荒涼僻靜,也就不足為怪了。 如今的甄氏即將高齡育子,心中的擔憂卻一天比一天濃,她總覺得自己熬不過這一關。 她的大兒子最大不過十歲,她給高聰守孝三年,過了兩年才嫁給忠勇侯,等他們成親的第二年才有了長子,后面接連生子,她元氣大傷,那時候忠勇侯許諾過再也不生了,還去大夫那里找了藥去喝,她滿心歡喜。 她養著五個孩子,身心俱疲,即便忠勇侯貼心,她也漸漸地察覺到自己心有余力不足。 當年她嫁高聰時,高聰是混不吝的,文不成武不就,若非兩家是世交,而且高聰對她真心切切,她根本不會點頭嫁給高聰。 與高聰成親的兩年里,夫妻矛盾一直不斷升級,最狠的一次彼此都動了手,她恨自己眼瞎了,偏生嫁給這個對妻子動手動腳的畜生。 高聰的英年早逝,她難過歸難過,更多的卻是對未來的茫然無措。她沒有孩子,高聰也無孩子,那么她這個寡婦將來守著高家時不是非常容易吃虧嗎?房子田地都會被宗族侵吞,她什么都撈不到。 那段時間,她左右為難,看不到出路,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借錢辦喪事,除了敷衍還是敷衍,心情沉重,又看不見希望,這才拼了命去找高謙。 高謙高高大大,又冷冷清清,她要求助,多多少少是心里忐忑不安。不過還好,高謙借了她一筆錢,幫她葬了高聰。這些年,高家被高聰敗得家財所剩無幾,那些親戚擔心借錢后有去無回,不肯借給她,她一個弱女子,嫁妝都貼進去了, 還能有多少余錢呢?就連娘家也沒有管她,因為嫁過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高聰又是那種自視甚高的性子,甄家無人喜歡高聰這個女婿姑爺。況且,幫了甄氏,好處沒有,壞事一堆,甄家袖手旁觀,再正常不過了。 她最無助的時候,是高謙幫了她,也是他力排眾議陪著她去給高聰祭拜,也允許她守孝三年。 當年點頭嫁給他,喜歡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也是給她找一個終身依靠。 當寡婦并不是一件好事,寡婦門前是非多,總有地痞流氓要調戲她,她請了一批身強力壯的壯丁幫忙也沒用,一個流氓偷偷溜進來欲對她非禮,幸好高謙出面救了她。 從那時起,她就對這個面冷心熱的忠勇侯高謙有了不一樣的情愫。后面敞開心扉互訴衷腸時,她說過等兩年再嫁為妥,她不想再識人不明了。 高謙答應了,兩年后,他們正式大婚,風風光光地舉辦了大家都羨慕的盛世婚禮。 成親這些年里,兒女雙全,夫妻感情越來越濃,不然她就不會接連生孩子了。 如今這一胎是最后一胎了,她望著鏡子里的自己,依舊是那個風情萬種儀態端莊的忠勇侯夫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