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楚湄若有所思,“小姐,你經常和我們說要靠自己,不能過度依賴他人,是不是也不信天命?” 大秦佛教思想濃郁,信佛愛佛的人不少,先帝就曾經拜過一位高僧為國師,那位高僧在宮內外權勢很大,又炙手可熱 ,金銀田宅不可勝數,得罪過他的都被報復了,幾位皇子要勸諫先帝,還差點引來宮廷內亂。 基于先帝的教訓,延昌帝不找高僧,也尊佛,民間盛行拜佛的現象,就是先帝朝達到頂峰的。 袁令超不信佛,也不反對有人信佛,因為這是一種心理慰藉與心靈寄托,有時候也未必是百姓愚昧,不分好壞,而是他們生活太苦,急需找到一種希望去信仰,生活無望,生存太累,佛教盛行,也有這方面的需求。 “你們要求神拜佛可以去,只是不能太當回事了。” 袁令超笑了笑,“人間的事情,哪能全靠神佛去解決?” 至理名言,四個丫鬟齊聲道:“謹遵小姐教誨。” …… 新年新氣象,明德學堂也放了這批學生去過新年了,慈恩堂的孩子與婦人也被分了肉菜與米飯,歡歡喜喜過大年。 袁令超過去時,大老遠投奔親戚又無家可歸的金大娘見到她,笑呵呵地舉起手中的碗說:“袁小妹,我吃了餃子,你呢?” 由于袁令超經常過來慈恩堂,金大娘失去了自己的親人與孩子,無處可走,感情孤獨,與袁令超也是混熟了,便呼喊對方為大娘小妹的。 袁令超笑笑:“大娘,這碗餃子是你做的嗎?” “那當然了,想當初我在家里做的水餃小虎最愛吃了,每次吃餃子,都是吸溜吸溜,一碗接著一碗吃,湯湯水水一滴都不剩,我啊,都愛給他做好幾碗呢。” 小虎是金大娘的兒子,虎頭虎腦的,不過很不幸的是在大雪災時不幸被埋在破舊的老屋里,年僅五歲。 這么小的孩子一朝夭折,金大娘是六神無主,后來是想著到京城找自己多年不聯系的一個表親,但對方已搬了家,杳無音信。 在這種情況下,金大娘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盤纏,無處落腳,流落街頭,難以生存,是慈恩堂伸出了援手,收留了她。 金大娘手腳麻利,干活很快,常常幫著廚房做飯,也打掃衛生,在這里,大家親切地稱呼她為大娘。 金大娘也很疼惜在這里留宿的孩子,好多是女孩子,對金大娘而言,這些孩子和她的阿虎一樣,天真可愛,活潑善良。 袁令超識趣地不聊這個傷心話題,便笑說:“你的餃子手藝好到高娘也愛吃呢。” 比起金大娘的熱情積極,高娘顯得冷淡沉默。 根據知情者說,高娘年輕那會也是官宦小姐,父母有頭有臉,都很疼愛她,聽說她還有一個親兄弟,不過在高娘父母雙雙去世后,她兄弟當家后,高娘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兄弟鐵了心要把她嫁給一吃喝嫖賭抽都搞的一命不久矣的老頭子,這個老頭子兒女雙全 又家財萬貫,這個兄弟貪圖對方的巨財,要把親妹妹嫁過去,好分一杯羹 。 高娘知道后,連夜跟自己的兄弟徹底鬧到決裂,拿走行李離家出走了。 她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大小姐,什么都不懂,走到外面流浪時還被人騙到青樓里,一哭二鬧三上吊鬧了幾回合后,高娘被迫當了一個風塵女子。 一轉眼就是六年,高娘才貌雙全,才情也好,很多人愛找她,但她無時無刻不想找機會離開青樓,青樓老鴇不同意她贖身。 青樓老鴇不肯,高娘也要走,她找到了一個恩客,恩客素來很喜歡她,對她客客氣氣的,也是予取予求,在得知她想贖身的要求后,這個恩客答應得好好,一邊拿著她的贖身錢,說要給她贖身,風光迎娶她過門。 一邊,轉過頭就把高娘要贖身的消息告訴了老鴇,害得高娘被打得遍體鱗傷,除了臉,身上都是傷痕,血跡斑斑,老鴇還要靠著她的臉蛋去賺錢。 高娘被打,暫時不能接客,但老鴇執意要她接客,對象就是那個出賣她的恩客。 要接待恩客,高娘不愿接受,但她傷痕累累的反抗無能,恩客對她極盡羞辱,衣服被扒下,渾身上下的血痕,并伴有言語的辱罵,嘲笑她異想天開,癡人說夢,又用蠟燭滴油,故意燙在她的軀體上,弄得她幾乎徹底斷了氣。 鬧出了人命,老鴇只是讓人把高娘草席一卷丟到亂葬崗,連棺材都沒有,高娘被丟出青樓。 原本在這種情況下,高娘是無論如何也活不了的,偏偏她關鍵時刻走運了,有一個在外摘草藥的大夫路過亂葬崗,見高娘還有幾分熱氣,心里一軟,便把高娘帶回家醫治了。 高娘是女子 ,渾身上下被打得沒有一塊好地方,大夫是男子,不方便上藥,無奈之下請了自己的小徒弟幫忙。小徒弟熱心腸,又不認識高娘 還以為是哪家被害的小姐,心生同情,照顧她也盡心盡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