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城擠入了大量的流民,一時間使繁華的京城更擁擠了。 好在,袁令超盛佩君花錢修建了幾個大棚,方便流民居住,慈恩堂也擴建好幾處了,婦孺有了立身之地。 京城多了這些流民,一些雜活也有人干了,地方的雪災因延昌帝與地方官員的眾志成城下,終于有驚無險地度過此次大災。 袁令超每日施粥行醫,贏得了廣泛的民心與愛戴,也為大家爭取到了一定的支持。 ——雪災波及范圍很廣,一旦處理不慎,流民要鬧,到時候延昌帝得寢食難安了。 對于此事,延昌帝很感激袁令超的挺身而出,用市價賣糧食,并在京城幫忙妥善安置流民,其功足以垂范后世。 于是,延昌帝下旨賞賜了袁令超一大批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順帶也給袁令超升了俸祿,日后袁令超手頭的錢也能更多一點了。 比起那虛無縹緲的虛名加賞,還不如送錢來得實際。 這是袁令超的態度,延昌帝特意購入慈恩堂送去功德千秋的屏風,以作獎賞。有了這個屏風,慈恩堂聲名大噪不必多說,以后也無需被人質疑慈恩堂的水準了。 慈恩堂收留了那么多的孤兒,一開始也不是沒有人非議的,只不過這群孤兒后面幫著袁令超做了不少實事,使流民情緒迅速安穩下來,這才使這群人閉上了嘴巴。 延昌帝此次也未漏了慈恩堂孤兒的獎賞,每個人都賞了金銀,也有給糧食種子的,等來年開春就能播種了。當然,也有的賞了一些糧食飯菜,畢竟這次孤兒也是節衣縮食救濟流民,并不富裕。 這樣一來,結局皆大歡喜。 有了這筆錢,這些小孩子總算是有了做更多事的資本了,他們與袁令超商量將一部分錢投入明德學堂里,另一部分最好存儲起來,方便將來謀生。 明德學堂的開學紅紅火火,柯學冰柯學瑩柯學嘉三姐妹坐鎮,成王妃做明德學堂的主要掌院,魯皇后則是將她宮里的一批嬤嬤送到明德學堂 ,助袁令超一臂之力。 有了宮里的嬤嬤,袁令超就輕松多了,有人管著,也有人慕名來明德學堂教書的,大名鼎鼎的莫大家就來了。 莫大家德高望重,京城閨秀仰慕崇拜的對象,天下女子的楷模,肯來明德學堂,多的是人捧場。 明德學堂的學生人數也是因此越來越多,袁令超與盛佩君都商量著要不要擴建了,突發的雪災就使袁令超停住了腳步。 安頓完流民,袁令超也是功成身退了。 這批難民有的可以回家了,特意到袁令超跟前道別道謝,也有的選擇扎根京城,好好生活,更有的要留在慈恩堂幫忙,這部分人大多數是失去親人的人了,無依無靠,想走也走不遠。 袁令超給予了他們豐厚的待遇,衣食住行全都和慈恩堂原來的人一樣。 慈恩堂愈發得人尊敬了。 袁令超漂亮地安頓完雪災難民,朝野上下莫不對袁令超頂禮膜拜。 特別是袁喚,驕傲的神情溢于言表。有袁令超帶頭在京城控制市價,不至于讓奸商坐地起價勒索百姓,而且也是她出頭安置流民,使朝廷免去后顧之憂。 各地的送發糧食也是袁令超勞心勞力,請了專門的人幫忙照看,找了地保論斗米給百姓分發,記錄在冊,以免有人冒領。有盛佩君帶頭,哪敢有幾人敢頂風作案? 錯領的補發,冒領的直接點出,保障了百姓的基本需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