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三十九章 直抒胸臆-《北宋大相公》


    第(1/3)頁

    太傅,中國古代職官。據(jù)著作記載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輔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位列三公之一。

    在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shè)有太傅。秦朝時期被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復(fù)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shè)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設(shè)置,但多為虛銜。

    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位,處于專.制統(tǒng)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統(tǒng)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

    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時時常成為真正的統(tǒng)治者。太子太傅,商、周兩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為太子的師傅。漢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東漢秩中二千石。太子對其執(zhí)弟子之禮。三國因置。

    中國先秦時期就有“舍生取義”的思想。人們非常重視名譽,這種思想通過歷史的發(fā)展?jié)B透到中國的許多文化中。比如,與人交談時,往往貶低自己,抬高別人,而抬高別人則需要夸耀讓別人驕傲的事情。這是對對方名譽的一種認可,這在古代的尊稱和尊稱中表現(xiàn)得最好。呂叔湘在《漢語語法略說》中說:“在中國舊社會,社會地位較低的人不能用第一,二身體指代詞來稱呼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如卑微的孩子敬長輩,仆人敬主人,平民敬官員,窮人敬富人等,必須用尊稱,謙稱。”。

    比如,如果對方是官員,古人稱呼他人時,一般不會直呼其名。親朋好友會以他的話來稱呼他,后世則會以一個人的官職來稱呼他。比如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就因為當過“右將軍”而被尊稱為“王右軍”。東晉謝安因被封為“太傅”,常被稱為“謝太傅”。

    在封建社會,官銜是一個人地位的體現(xiàn),與其權(quán)責相匹配的官銜稱號或稱謂,是等級制度的一種體現(xiàn)。"三公"是中國古代三大官職的統(tǒng)稱。今文學(xué)者根據(jù)《尚書大傳》、《禮記》等書,認為"三公"是指司馬、司空、司徒;學(xué)者們根據(jù)《周禮》認為,三公是姓,太保。"太傅"在周代就已經(jīng)存在,到了西周的奴隸社會,周公制禮之后,等級禮儀逐漸趨于規(guī)范,比如周公本人就擔任了當時最高的官職——太傅。

    隋朝設(shè)三省,分別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議事)、尚書省(執(zhí)行),三省職權(quán)相同。宋代中書省權(quán)力最大,門下省和尚書省逐漸被廢棄。明代的最高官銜是內(nèi)閣首輔,清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府權(quán)力的王宮和尚書。雖然最高官階有所演變,但"太傅"這一職位一直存在。

    這便是唐龍現(xiàn)在的官職,太傅。雖說實權(quán)可能并沒有多少,但是實際上他卻是皇帝趙禎最信任的人,別的不說,單就說趙禎派出去的這些用來監(jiān)視其他臣子的人,就都是唐龍找的。

    而韓永合的官職,又是怎樣的呢?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xué)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

    據(jù)《明史》記載,當時的禮部尚書張升是弘治十五年代替傅瀚而成為禮部尚書的。而張升一直在禮部為官,直至劉瑾掌權(quán)。依據(jù)慣例,一個部門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兩個尚書,所以吳寬的禮部尚書一職大概是南京禮部尚書。

    引《明孝宗實錄》原文可以看的比較清晰:

    以纂修《大明會典》成,敕吏部加總裁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劉健為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李東陽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xué)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謝遷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副總裁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xué)士吳寬禮部尚書仍兼學(xué)士掌詹事府事,南京吏部右侍郎楊守阯為本部左侍郎加俸二級。健等及寬俱上疏辭,不允。

    對照上文可見,謝遷與吳寬均為禮部尚書,可見均為加銜。

    同樣,《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七:總制陜西軍務(wù)戶部尚書秦鋐奏寧夏鎮(zhèn)守太監(jiān)張僴報虜中走回軍余……此戶部尚書也應(yīng)是加銜。

    《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八:禮部尚書張并(此“并”應(yīng)為“升”字之誤)等具疏:弘治十四年以來南京及天下星變地震,搖動泰山……仍請兩京及各處巡撫等官洗心滌慮,同加修省。從之。

    這應(yīng)該才是真正管禮部實事的真正禮部尚書。

    對照以上兩處便可發(fā)現(xiàn),在同一時間,出現(xiàn)了至少三個禮部尚書,肯定是有加銜和實職之分。

    至于在史傳中寫吳寬進禮部尚書之類,很正常。不論是用“進”、“升”、“加”應(yīng)該都沒有問題,畢竟禮部尚書一銜乃吳寬所獲得的最高品級,所以在記載其人時,敘其最高品級也無可厚非,且合乎常理。盡管僅僅為加銜,而非實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上饶县| 乌什县| 凌源市| 上杭县| 保康县| 惠安县| 明光市| 三门峡市| 武穴市| 虹口区| 枣强县| 黔南| 南涧| 桂林市| 建始县| 延庆县| 稻城县| 凉城县| 青神县| 上高县| 应用必备| 高雄市| 珠海市| 延吉市| 灵台县| 岳西县| 同心县| 泗洪县| 达州市| 广西| 崇明县| 潮州市| 建昌县| 陆丰市| 龙山县| 西藏| 临泉县| 兰考县| 许昌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