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章 皇帝到場-《北宋大相公》


    第(2/3)頁

    趙禎今天起來的確實比較早,不過之前也說過,皇帝出行,特別是宋代的皇帝出行,那陣仗可是很大的,所以,趙禎起來的早,這些準備的儀仗隊起的就是更早了。當然,因為考慮到今天特殊的場合,要去到外城區,而且因為這次賽事的宣傳之前也做的十分到位,那里到時候一定是一個人滿為患的狀態,如果動輒弄個大陣仗去到那里,說不定到時候會引起百姓們的恐慌,一旦出現那種情況,那舉行這次比賽的初心就已經變了,本來是要通過這個比賽讓更多的百姓喜愛和了解新蹴鞠這個運動,一旦讓他們覺得這東西還是皇家貴族玩的項目的話,那全民性就無從談起了。這也是為什么趙禎最后只選擇出席第一場和最后一場比賽的原因。

    所以,因為這次出行的特殊性,此次的儀仗隊并沒有那么大的排場,不過為了皇家的顏面考慮,一二百人的出行隊伍還是要有的。雖說儀仗隊的人數降低下來了,但是質量還是要保證的。現在,全汴梁城,內城外城的百姓已經都知道皇帝趙禎要出席今天新蹴鞠大賽的開幕儀式,而且要親自觀看第一場比賽。所以,其實今天去到鳥巢體育場觀賽的觀眾,        有三成是沖著今天的比賽去的,想要看看這皇家蹴鞠隊到底能將這個蹴鞠踢成什么樣子。而大部分,剩下七成的觀眾,卻是沖著皇帝趙禎來的。要知道,并不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都能見到皇帝的,而這次,皇上屈尊來到這鳥巢體育場來看比賽,足以說明皇帝對于這次蹴鞠大賽的重視,而且,也是皇上跟百姓距離最近的一次,他們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陸垚這邊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當時在建造的時候,也是有過一番講究,將皇家休息的區域跟觀眾區弄出了一段距離。

    正因為這次皇帝出行的消息已經被全城的百姓知道了,而現在鳥巢體育場附近說不上是重兵把守的,但是軍隊的人也是不少。所以,這次儀仗隊也不能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丟了皇家的臉面。人數雖然下來了,但是皇家儀仗隊畢竟是皇家儀仗隊,這質量不能下來。所以,為此儀仗隊專門選擇了他們手下的“精兵悍將”來負責跟隨趙禎一同出行。當然了,他們的工作就是跟著趙禎一同去到那鳥巢體育場外面,要是他們這幾百人也進到體育場內,那這比賽就不用看了,場館根本是裝不下的。

    且說趙禎帶著眾位臣子離開了宮門,儀仗隊早就已經在那里等著了,趙禎簡單檢查了一下,也沒說什么。畢竟在趙禎自己看來,今天出行的規模自然是不能跟尋常相比的,而且自己今天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彰顯什么皇家威嚴,而是為了給陸垚撐場面,利用這個蹴鞠大賽來讓那些反對派閉嘴。所以,對于儀仗隊的人數還有禮制,就沒有做過多的挑剔,他直接上了轎子。

    這里就有一個疑問,為何趙禎選擇了轎子而不是馬車呢?

    馬車和轎子,是古代兩種不同的交通工具,也是古代最常使用的兩種交通工具。在宋代以前,馬車是使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交通工具,而在宋代之后,這轎子,就已經超過了馬車,成為了廣大宋人最常乘坐的一種交通工具。馬車使用的是畜力,轎子使用的是人力。

    從兩者的使用對象來看,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森嚴等級制度的約束下,轎子和馬車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種不同等級的象征,也是等級制度下的產物。

    從馬車來說,雖然馬車在古代也算得上是比較珍貴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宋代,馬車反而成為了一些百姓家的長途運輸工具,但是這種.馬車的馬,其實也是平常百姓自己家里養的劣等馬,或者是混種.馬。雖然交通工具并沒有優劣之分,但是馬車的確是因為使用的是畜力,因此平常百姓使用的較為多些。

    馬車的歷史十分久遠,在先秦

    (本章未完,請翻頁)

    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司馬法·嚴位》中有談到:“凡馬車堅,甲兵利。”可見,在先秦時期,馬車還是作為一種戰場上的交通工具所出現。但是,到了宋代,馬車卻成為了一些百姓的代步工具。

    “轎子”在宋代,可不是尋常百姓家能夠擁有的,能夠出門坐轎子的人,都是宋代的一些達官貴人。因為,轎子實際上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征,只有有錢可以買得起轎子,有錢可以雇傭的起人力,才可以享受這種“坐轎子”的榮譽。

    轎子實際上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一種交通工具,具有四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史記·夏本紀》當中便有記載: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橇,山行乘欙。這里所說的“欙”,就是中國古代最原始的一種轎子。那么為何轎子的悠久歷史已經超過了馬車,但卻是在宋代才開始真正的流行起來呢?

    宋代的人口繁盛,而且甚至產生了一些人力過剩的情況,因此使得這使用人力的轎子,能得到一定的發展。宋代人口繁多,而且在當時全國記錄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億以上。更何況,在古代,多的是不被登陸在冊的黑戶。這是因為宋代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生產業、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馬力資源的不足,也是當時“轎子”的使用多過“馬車”的主要原因。這里所說的馬力,不是尋常百姓家自己養的馬,而是說可以被使用作為富人家具有一定拉力的馬力。宋代為何會馬力資源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宋代丟失了作為馬力資源來源的一部分“國土”,而且就算是有馬,也是被用到戰場上去了。

    在交通方面,其實是因為宋代的陸上交通措施達不到供馬車發展的要求。宋代的水路運輸比較發達,但是陸路交通卻沒有得到一定的發展。中國地形非常復雜,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宋朝的大部分疆域的平原地區很少,而且處于南方的平原地區多半是種植水田。在需要大面積的跨區域的運輸之下,使用“畜力”的馬車,并沒有使用“人力”的轎子來的靈活和方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