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策論題目,陸浩的腦海中豁然開朗,蘇軾科考時所作的文章傳揚到了后世名叫《刑賞忠厚之至論》,那豈不是說他已經知道了策論題目是什么了,只要照著這個題目提前作出一篇文章不就可以了。 真是太開心了,還讀什么書,不讀了,題目都有了要這書有什么用。 “陸賢弟可是有什么想法?”蘇軾問道。 陸垚笑道:“蘇兄的提議極好,不若我們分別在紙上寫出自己所猜的題目如何?” 蘇軾點點頭,“甚好,那我們便開始吧。” 陸垚假裝思索然后再紙上寫了‘刑賞’二字。 而蘇軾則寫得是‘其言上下察也’。 蘇轍寫的是‘河疏’。 蘇軾看到所寫的兩個字搖頭說道:“我覺得陸賢弟所寫的題目是最會被考到的。” 他又道:“此年間,有兩大難題,一是子由寫的河疏,黃河數次決堤已是重中之重,其治急也,可為試題,再是我所說的上下之察,官家久居高堂,對民間只是知之甚少,所昭意善卻民逆,卻是要下意上察,其策適也。” 其言上下察也是出自《中庸》中的一句,它前面還有一句‘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意思就是上下分明,而蘇軾的意思是,宋仁宗一直處在高位上,與民間完全脫離,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政策對于百姓才好。 陸垚摸了摸下巴覺得蘇軾說的是有那么點意思,如果不是自己提前得知考題差點就相信了。 陸垚笑道:“既然蘇兄不信,不如蘇兄以我所猜之題,作出文章如何。” 蘇軾笑道:“簡單,我這就寫來。” 龍飛蛇舞之下,蘇軾寫下了數百字,陸垚看得那叫一個賞心悅目,這張紙他肯定要好好收藏。 “陸賢弟看看如何?”蘇軾問道。 陸垚細細地看了一遍,主要是學習怎么寫策論,發現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只要寫出自己的想法,再引出典故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那就可以了,這個好辦。 看完之后,陸垚將策論放進木箱里面好好地保管好。 蘇軾不知道陸垚為什么要這么做,難道要日日細讀不成? 蘇軾覺得自己寫了文章,陸垚不寫有點吃虧,便說道:“陸賢弟也以我題作篇文章如何?” 陸垚此時有了信心,怎么寫他會了,不就是做到上下通明嘛,后世的辦法有很多,隨便寫上一點就行,讓民間知道朝堂的政策如何,一張報紙就能解決,關于典故也很簡單,他這幾日四書五經也看過了幾遍,其中有不少能引用的。 蘇轍站在一旁問道:“你們二人都互相書寫,那我呢?” 陸垚和蘇軾同時笑道:“你自己寫。” 蘇轍一臉委屈,自己寫就自己寫。 陸垚也是提筆就寫,他在后世的字寫得不差,只是沒有接觸過毛筆有些不適應,這幾日寫了不少字,也漸漸習慣了。 此刻陸垚寫出來的毛筆字也很不錯,字形扁方,間架方正,筆畫圓秀。頗有趙孟頫之風,只是少了一些韻味而已。 趙孟頫是元朝人,趙體現在還沒有出現,當陸垚寫書趙體時,蘇軾看得是嘖嘖稱奇,沒想到陸垚的字寫得這般好,是時候要討幅字回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