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朱標想了想,說道:“若是以秦國的軍功制為大明的宗室體制,那豈不是說,皇室成員的待遇,也會一落千丈?” “沒有軍功的人,是不能封爵的,他們只有皇室的爵位,根本沒有任何權力,更不要說封地了!” “如果我大明朝有個野心勃勃的大臣,那后果可就嚴重了。” “父皇,藩屏制度關系到大明的根本,還請三思!” 朱標感覺,現在的局面,已經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 淮西和藩王的勢力,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咱也沒打算改變皇室宗親的體制,可是……” 朱元璋看了一眼長子,臉上露出一絲傷感。 大兒子朱標,在洪武廿五年就去世了。 如果沒有這事,他老朱哪里需要擔心這些。 “標兒!” 朱元璋嘆了口氣道。 “你現在確實可以壓制住其他藩王兄弟,但大明后世的君王卻注定容不下他們。” “若咱在有生之年不能解決這事,只怕漢朝的七王之亂即將會在咱大明上演啊。” 朱元璋原來的想法也與朱標一樣。 太子坐鎮京城,其他兒子全部出去就藩。 等回頭太子上位,以其威望一眾藩王必定不敢有所動作,到時候削不削藩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可一旦朱標不在,那一切可就變了! 幼主可欺啊! “父皇放心,有兒臣在,大明永遠都不可能出現七王之亂的情況。” 朱標笑著說道:“不過北元和乃而不花這些余孽在,還得父皇幫幫兒臣,多培養一些大將。” “說的不錯,咱確實得再幫你培養一批心腹大將出來。” 朱元璋看著眼前長子,一些事情被他埋在了心底。 “標兒,你覺得朱高煦這小子如何?有沒有可能成為大明第二個常十萬?” 常十萬! 一人可當十萬軍! 說的就是朱元璋的老伙計,常遇春。 “父皇似乎對高煦侄兒頗為重視。” 朱標思索片刻后才道:“對于老四家孩子,兒臣倒是更喜歡高熾侄兒一些,雖說他氣虛體胖,但卻在如此年齡就已具備內政天賦,堪稱神童。” 聽到這話,朱元璋開懷大笑道:“哈哈!看來老四還挺能生的,這一下來了倆天才!” 一想到自家皇孫這一輩,他心情就好了不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