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在是心急。
當時魚露作坊那邊蓋了一排的屋子,打算做倉庫,順便存放木桶發酵,最后他去查了一下,空間有是有,就是他感覺大概不夠用了。
因為前段時間讓阿清多訂一些容器,大概也快陸陸續續送過來了,這些也得有地方存放才行。
他站在門口想了想,打算再蓋一排,就沿著墻角蓋,雖然空地上面現在都是大水缸,但是也是有規律的,都是圍著墻角一排一排放整齊的,所以另外一邊墻角都還空。
不過他這個場地現在也確實不夠用了。
他琢磨著等市里頭那邊空地的墻都砌好了,到時候或許直接把晾曬的活挪到市里去,反正干貨也是要放到市場賣。
而他們的漁船回來前,肯定得先把貨賣掉,都得在市里上岸一趟,到時候也可以把雜貨也一起在市里弄,在市里宰殺晾曬。
然后把家里的小弟調兩三個過去那邊守作坊。
那邊地都買下來了,墻也圍起來,那么大一片空地不利用起來也浪費,家里這邊地確實太少了。
算一算應該也要不了多長時間,那邊砌墻應該也能砌好,現在都已經12月多了。
上一次回來前,他都還看了墻都砌的差不多了,就差地面用黃泥拌著沙子,稍微倒平整一點,免得隔三差五野草叢生。
等他琢磨完回去,就跟林秀清說起。
“這么著急,我還以為你干嘛去。”
“不是看你半天都沒動彈一下嗎?那我就自己去。”
“我不是想著你那什么機器又不是現在馬上就回來?想著等我手頭最后剩的這一點點的線織完,就去給伱看,也沒多少了,頂多再織兩排,你要繼續砌墻那就弄吧。”
“嗯,那等中午吃午飯的時候,讓爹去叫工人,機器到時候回來的話,就先安在其他屋。”
她點點頭,沒有意見,再蓋幾間屋也費不了多少錢。
現在都幾萬幾萬的拿出去合伙進貨買機器什么的,幾千她已經不心疼了,他要折騰就折騰。
葉耀東在家歇了兩三天,看著作坊又重新在那里動工,也幫忙干了兩天活。
結果阿海又跟他說,廠里他的船也快好了,等他們三兄弟合伙的那條船能交的話,他們的小船也能同時再交兩條。
一大兩小三條船,到時候可以一起開回來。
這也算是好事了,原本預定的7條船,已經陸陸續續交了4條,再交兩條的話就只剩最后一條,大概年底也能搞定。
他這些拖網的小船要是全部到手的話,算起來總共有17條。
最早的時候買了一條二手船,后面從鹿州島海盜強了一條,陳局幫他便宜要了一條。
在后面因為賣11萬斤梅童魚,惹來了市里的海盜,打海盜跟豐收號又一人瓜分了一條,然后船廠又訂了7條,浙省那邊買了6條,總共17條。
現在他們三兄弟合伙的這條船立馬又能到手了,到時候他們捕撈的雜貨又能多不少。
隔壁周大他們合伙的大船大概也就跟他們前后腳,到時候也可以把他們拉進圈,收他們的雜貨。
葉耀東設想的很好,產量上不去是發酵時間長的原因,也是雜貨太少的原因,貨多的話,一次性發酵的量大一點,到時候產出也能大一點。
或者到時候也可以直接安排人在市里碼頭收雜貨,反正倒到海里也是倒的,還不如給他,多少也能換點錢。
他機器馬上就能到手了,到時候肯定能批量生產袋裝,全天24小時不間斷,按他現在發酵出來的量,干不了多久肯定就得歇工了。
現在加大產量也是他的第一要務了。
說干就干,想到這一層,他第二天跟林秀清打了個招呼,干脆直接騎上摩托車去市里碼頭蹲守。
這兩天天氣也一直陰沉著刮冷風,正好讓他在家歇著琢磨這些七七八八的。
一整天他什么也沒干,就坐在摩托車上面,看著碼頭上面漁船來來往往,拖拉機來來往往的拉貨。
順便在他二舅子空閑,拖拉機停在碼頭等拉貨的時候,聊一聊,看看當天靠岸的船只多不多,一天拉貨能掙多少錢。
他這是為了考察市場。
畢竟他們現在市里都有一個水產批發市場,大多數周邊的漁船都喜歡停靠市里,直接在批發市場交易還能比在別的地方交易更容易,有些小碼頭貨多的話還吃不下。
最主要批發市場價格透明,更公道。
呆了一整天看著碼頭也熱鬧了一整天,哪個時間段都有漁船靠岸,最多的還是夜晚跟凌晨,因為是早市開門的時間。
白天也有靠岸的漁船,這些都是當天往返的小船,那些貨直接就能賣給碼頭,不需要拉到市場。
量太少了,還得給市場抽成,還不如稍微低一點點賣給碼頭更省事,不然貨不多的情況下,還要拉貨去市場更費事。
葉耀東看了一整天,又在市里住了一晚上,看了一下工地的進度后,第二天直接回去了。
然后又去跟林秀清商量。
“我打算把王光亮派去市里的碼頭收沒人要的雜魚,不管大小統一價幾厘,到時候收回來家里發酵。”
“家里的船都還沒到手,產量怕跟不上,多收一點,發酵也要時間,我估摸著以后也得長期收獲,長期發酵,才能跟得上產量。”
林秀清這兩天有跟他聊過,知道他這個想法,但是沒想到他還是行動派的,這么快就要提上日程。
“要這么著急嗎?我怕容器不夠。”
“不是早幾個月就讓人定做了嗎,快送過來了吧?然后之前陸續發酵好騰空的容器應該還有吧,先用著吧。”
“那也行吧,你說怎么搞就怎么搞吧。”
反正不愁賣,他現在又信誓旦旦的一直認為等機器到了之后,自家的貨完全不夠生產,那提前加大力度發酵也可以。
他們現在發酵的木桶都在不斷的升級,不斷的加大,連帶著木工給他們逼的技術也高超了。
現在一個木桶都能裝十噸,貨倒進去發酵都還得搭個樓梯才能爬到木桶上面,人還要再爬進去鋪鹽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