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明的財政問題-《大明公務員》
第(1/3)頁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的財政問題
政府與百姓之間,是間隔的。
大明官員總共一萬多人。而大明百姓最多的時候,有人推測有四五億人之多,這么少的官員,如何管理這么多的百姓。即便是大明官員擴張一百倍。也未必能將所有人都管起來。
官員絕對不能擴張的。因為如果擴張的話,大明可憐財政體系是完全支撐不起的。
這就成為一個問題。官府與百姓之間,有一層代行者。
而朱元璋看多了元代貪官污吏損害百姓的事情,覺得要將官員的權力進行限制。讓他們不能魚肉百姓。于是糧長制度就出來的。
糧長制度本質上,是想選取百姓之中賢達。代替官府管理一些事務。朱元璋將糧長當成了百姓的代表,甚至每年糧長押送賦稅入京。朱元璋都要挑選一些親自接見,問一問百姓生活。
甚至遇見其中有才能的人。也調入官府。甚至有一躍而至戶部尚書者。
但這個制度真的好?
或者說,大明官員固然有很多不是什么好東西。貪瀆如郭桓者,雖然是少數的。但是很多官員未必清白。但是這些糧長都是好人嗎?
只說一點,很多做糧長的人家,只有不遇見什么橫禍。都成為了大戶人家。在鄉里的強橫人家。
甚至到了大明后期,地方官府不與民間大戶商議好,很多事情都無法推行。或許未必沒有這個淵源。
朱元璋這思路對與不對,也不好說。畢竟即便是后世政府維系鄉村的治理也是很難的。甚至在2000年之后,很多鄉村政府都在退出。一些民間強力人士,遍地教堂代替之前的政府職能。
這也是基于成本的考慮。
朱元璋對糧長制度是很感情的。其實糧長制度在朱元璋時代執行的也不算太錯。他聽何夕說糧長制度的問題,內心之中有些意見,卻沒有表露出來,說道:“說重點。”
何夕說道:“陛下,臣已經大明財政混亂之極,中央結余太少了。地方財政也不多,條條框框太死了。不利于地方發展,臣以為,當建立三級財政體系。縣級,省級,與中央三級財政。規定各級截留,分定中央賦稅與地方賦稅。將天下之財聚于中樞。然后再分配。”
“至于一些糧食轉運調撥。則將民間民-運,改為官運,這也是后世清廷之改革。”
朱元璋說道:“你知道糧食運輸消耗有多大?”
“以百里而論,大抵要消耗一兩成。以千里而論,大概運一斤消耗一斤。這還不算艱難險阻之地。如果萬里之遙,消耗數倍,才能運到一斤。”
“大明賦稅是糧食。”
“如果按你的辦法。一番折騰下倆,非要征收三倍以上的賦稅,才能供應消耗。”
“百姓承受不起。”
何夕說道:“陛下,此言差矣。既然運糧如此辛苦。那么陛下轉為民-運之后,這消耗就不在了嗎?不,是陛下看不見了。以陛下劃定的支運線路,總和起來,固然是比糧食轉運到中樞,再有中樞下撥要打。但是陛下卻不知道,集中運輸,集中存儲,消耗要比百姓零散支運,消耗要小很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青铜峡市|
区。|
射阳县|
象山县|
永清县|
镇安县|
汽车|
长沙市|
新竹县|
镇江市|
广饶县|
永和县|
班戈县|
拜泉县|
阿图什市|
临海市|
瓦房店市|
罗江县|
开远市|
大同县|
双城市|
巴彦淖尔市|
松潘县|
佛坪县|
梁河县|
宜州市|
和硕县|
灵武市|
灵山县|
洛南县|
札达县|
蒲江县|
永泰县|
日照市|
凤阳县|
万源市|
电白县|
延寿县|
晋宁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