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四十九章 對質(zhì) 這個時代的海外,根本是蠻荒之地,且不說西方文明的火種尚沒有點燃。還在中世紀的長夜之中。單單說在大明人心中天朝上國的概念存在。不到萬不得已,是萬萬不想去海外謀生的。 更不要說。郭桓所在的地方,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梢哉f是大明最好的地方之一。 郭桓哪里愿意去海外。 到時候,與野人為伍,恐怕即便有多少錢,也不能享受到而今他享受到的東西了。 只是,事情到了這一步。 郭桓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 且不說,郭桓自知如果他犯的事情,大白于天下。他的下場,只有死,與死得很慘。或者生不死這幾個選項。更不要說,有時候要他的死的人,或許不是朱元璋,而是他背后的某些人。 畢竟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一個犯下來的。但是很多人希望郭桓一個人承擔下來。 活人未必能,死人卻是不會說話的。 郭桓眼前只有這一條路的。 洪武前期禁海政策并不嚴格。更不要說,浙江是什么地方。 在元代是海商基地之一,大明才開國十幾年,元代的海商都還沒有死絕。郭桓自然能找到合適的人選。只是這個決心,卻不容易下。 郭桓還期盼更好的消息到來。 只是他卻是妄想了。 等了三日,一點消息也沒有。 郭桓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收拾金銀細軟,帶上家眷,準備從杭州登船,先到寧波,然后再轉(zhuǎn)到海上,先在海上荒島歇腳,至于到什么地方。還不知道。 就在郭桓想要出城的時候。忽然下人來報。何夕何大人來訪。 郭桓大驚失色,連忙問道:“他帶了多少人?” 下人回稟,說道:“僅僅帶了兩個伴當?!? 郭桓起身來回徘徊,叫來身邊的親信,說道:“你立即去找王大人,就說如此如此。” 這親信立即起身去了。郭桓這才整理了一下衣袍,迎了出去。 ------ 何夕早就在客廳品茶了。徐保兒與王千里兩個人站在何夕身后。而徐保兒還有一些城府,看上去神色不變,而王千里卻緊張十足,手一直按在腰刀上,手背上青筋爆出,看似平靜,其實是用了力。 郭桓人未到,聲先至。爽朗的笑聲從屋后傳來。說道:“何大人,你不是已經(jīng)回京了嗎?怎么又回轉(zhuǎn)了。可是有什么事情忘記了交代?” 郭桓從后面進來,與何夕見禮。行動之中行云流水。不見一絲不自然。何夕也不能從郭桓臉上看出,他想要的東西,比如惶恐,不安。擔心之類的。 單單這一點,郭桓這個人就足以讓人佩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