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荀濟走出船艙,船上的人放下繩梯,荀濟爬了上去。 荀濟上船后定睛一看,發現船上至少有上百甲士,氣勢恢宏。 荀濟跟著武士來到帆船中央,只見正中央擺放著一臺方桌,桌上杯盞一應俱全。一名中年男子席地而坐,見到荀濟的到來,笑著舉起了酒杯: “好久不見,老太師。” 荀濟看向那名男子,當即瞳孔猛然一縮,一股實質性的憤怒就要爆發,但他隨即又輕輕嘆了口氣,“沒想到,竟然是你,你還有臉來見我?” “老太師當年提拔之恩,在下永不敢忘。昔日赴任之時,太師教誨,至今仍言猶在耳。”中年男子笑了笑,說到。 這中年男子,乃是昔年大燕聲名赫赫的狀元郎,一篇《國論》在當時掀起巨大波瀾,江立的父親甚至親自接見他,與他探討一番過后,更是聲稱:“天下才共一石,君獨占八斗。”八斗風流一說,從此而來。并授他光祿大夫之職。后來因為他恃才放蕩,醉酒殺人。本該按律處斬,可江城愛惜其才,只是貶謫他到京城外的軍事重鎮——襄樊郡做了郡守。后來改過自新,開始修習武道,成為了一名能征善戰的儒將。可誰知,在大夏發動叛亂之時,各地紛紛舉兵抗敵。他不但沒有抗敵,反而在第一時間,率領著襄樊城內八萬精兵投降。隨著襄樊城的不攻自破,中原大地門戶洞開,這八萬精兵也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大燕的滅亡。可以說,眼前這個中年男子,就是造成大燕滅國的罪魁禍首之一。 “哦?你這等狼心狗肺的東西,還能記得別人的好?” 聽得此話,中年男子眉頭挑了挑,放沉了語氣:“多年不見,老太師言辭還是這般犀利。” “豈敢豈敢,與你李安這等見風使舵的墻頭草比起來,還是略有不及的。” 李安聞言色變,握著酒杯的手青筋暴起,就待發作。 荀濟冷哼一聲,說到:“怎么?忍不住了?” 李安長舒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復下來,“老太師,我今天邀你來,可不是來聽你逞口舌之快的。很簡單,告訴我前朝太子的下落,再將這些年與你聯絡之人的名字寫于紙上,我便讓你平安離去。”說著便指了指旁邊擺放著筆墨的方桌。 “前朝太子?你在說什么?我荀濟亡國一來,孑然一身,可從未聽聞過什么太子。” “老太師,你就不要再裝了,你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我。以你儒家第一人的身份,國破之日,你早該殉國,與先皇陪葬于郫都了,為何城破之日,你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弼重臣與尚在襁褓的太子殿下一同消失不見?” 荀濟聞言哈哈一笑:“不愧是前朝文狀元出身,這等莫須有的事情倒是很會聯想。” 李安垂下眼皮,眼中陰翳之色更重,“老太師過獎了,看來你還是不打算配合了?” “豈敢,我這就將與我聯絡之人的姓名寫下交于你。”荀濟走到那方桌子下,研墨提筆,開始在紙上書寫。李安見狀內心十分狐疑,以他的氣節,怎么可能如此輕易就屈服? “寫完了。”荀濟拿著墨筆,站起身來說到。 李安招呼左右將紙拿來,李安拿起紙看去,瞬間氣得咬牙切齒,用極為震怒的聲音說到:“老匹夫,你真當我不敢殺你不是?” 荀濟并沒有寫那些與他聯絡之人的名字,而是寫了一首詩,看到這首詩的一瞬間,頓時將李安氣得牙癢癢,只見上面赫然寫到: 李家有才俊,狀元喚李安; 食祿二十載,罵名千萬代。 “哈哈哈哈,殺我?你也配?”荀濟朗聲笑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