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損陰德的生意,便是行腳幫這樣三教九流聚集的江湖人也不敢做的太明目張膽。 眼見渝州情況好轉(zhuǎn),行腳幫那些扎根在渝北做米肉生意的自然也會隱去,這到讓不少地界的牙行重新打起了渝北的主意。 “聽下面人傳來的消息,最近渝中確實來了不少牙行的人,渝中不是他們的目的,想來都是往渝北去的。” 整個渝州府遭災(zāi)最嚴(yán)重的就是渝北,就經(jīng)過幾輪盤剝,能剩下的活人已經(jīng)不多了。 不過渝州本就是人口大省,便是渝北此時存活的災(zāi)民十不存一,這數(shù)目也足以讓各地牙行賺的盆滿缽滿。 “你去找人探探消息,與過渝中境的牙行打好關(guān)系,就說四海準(zhǔn)備大量招收渝北過來的女童婦人。” “七爺準(zhǔn)備買人?” 若是可以,顧七并不想大量買人。 除了顧氏商市起步初期在牙行買入了錢四娘子四人留作私用,此后不論是顧氏還是四海用的人手都是大量招工的形式。 顧七不是什么好人,也沒多大的善心,卻也不想平白驅(qū)良為奴。 平心而論,雇傭制的招工手段,就用人成本而言自然并不劃算。且雇工也未必有家奴聽話,但不妨礙顧七用的舒心自在。 只是渝北的情況不同,不論四海這邊用來什么樣的招工手段,有行腳幫和那些牙行的手段在,渝北的災(zāi)民也無法大量且順利流入渝中成為四海雇工的一員。 如此便只能在牙行手里賣人才是最方便的。牙行的人手眼下既然大量進(jìn)入渝北行事,買賣的人口數(shù)目便絕對不會只是幾百幾千個那么簡單。 渝北販奴的價錢雖然便宜,但渝州路南行,一路從渝北往南將人拉出渝州境沿路打點費用也不在少數(shù)。 若是在渝中就有勢力愿意接收一批災(zāi)民,哪怕賣價比不上其他州府,對于牙行來說也是絕對穩(wěn)妥的生意。 “只要年紀(jì)不過三旬,無論是女童還是婦人四海都愿意入手。” “幼童也要買嗎?” 李長順猶豫,女童是能做工,但至少也得七八歲后,年紀(jì)太小的不僅做不了工,反倒還要費心養(yǎng)育,對工坊來說并不劃算。 “年歲小的女童若是單獨一人,即便是牙行也不會輕易買入,想來多是與婦人一同。 既然四海要大量招用女工,便不能做出讓人母子分離的事情來,免得招工成了招怨,徒增是非。” 如此說,倒也在理。 李長順點點頭。 工坊往后聚集的女工數(shù)量只會越來越多,這些女工平日里吃住勞作都在一起,若是其中有人心生怨恨,搞出些事情來,確實會給工坊的運作帶來不少麻煩。 買些年幼的女童倒是花不了多少銀子,不足年歲的女童既不能做活還要花心思養(yǎng)育成年才能賣作人婦,這般耗時耗力放到哪里都賣不上價,在人牙市場大多只能算個填頭,幾百文就能買下。 這點銀子對于四海來說不算什么,只是真讓那些婦人帶著女童進(jìn)工坊,只怕心里有了惦記也無法安心做事。 /57/57871/1746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