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實不是沒有人疑惑過,這家新開的四海商市是從哪里搞來的這么多米的,但此刻大多數人都已經被越算越劃算的促銷活動晃花了眼,哪里還顧的上這么多。身上有錢的,吆喝著伙計裝米裝面,身上銀錢不夠的,也囑咐了同行的人幫著留貨,自兒個匆匆回家去取銀錢去了。 反正鋪子里大把大把的米糧臘肉就放在那里,騙不了人,對于麓山郡百姓來說這會兒買到就是賺到。,家中銀錢不富裕的就沖著前幾兩檔的折扣盤算,也有家種人口多,手頭銀錢還算富裕的,咬咬牙干脆零零散散的什么都買上一些,湊足了一千文的售價,這不就又能省下兩百文! 很多時候,常見的促銷手段就是一場潛意識的心理暗示,在值與不值,預期與后悔中徘徊,某種程度上還與賭博游戲有些相似,都在無時無刻不在挑逗著消費者的神經。 讓客人欲罷不能,卻又無可奈何。 而這種心理暗示和緊迫感最可怕的是它還有著極強的傳染力。 例如很多客人剛開始進店就是抱著一種我不買我就進去看看的態度。但一旦真的有同行的人參與活動后,這種愉悅感和緊迫感外加湊單的需求,都會讓身旁人深陷在此類暗示氛圍中,最終,絕大多數人都是免不了要真香一回。 此類促銷手段放在現代其實并不新鮮,奈何就是簡單好用,即便是看慣了大大小小各類促銷活動的現代人,其實也很容易踏進此類陷阱中,多少有點明知有詐卻仍就偏偏控制不住的無奈感,且這次后悔,下回依然會義無反顧的踩進坑里,屢踩屢教中,不可自拔。 此時這種手段放到還保持著相對民風淳樸,老實單純的麓山郡百姓身上,效果自然翻倍加成。 這不,四海商市不過才開張幾個時辰,熟食區的熟食就已經去了七七八八,除了三號鍋內的紅薯玉米之類還有不少剩余,一號鍋和二號鍋,早在半個時辰前就被清空。連帶著一旁熬煮了一大鍋的臘肉湯也被瓜分的干干凈凈。 除此之外,擺放在中央區的米糧已經被搬空了一小半,而邊上的臘肉區也又有不少臘肉被以半斤或者一斤的分量打包售賣出去。 最讓顧七幾人意外的是,第一日開張竟然就有兩匹粗布和少量針線隨著米糧生意一同賣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