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條路都不好走,麻煩比預期的要大很多。 顧七一時定不了來,干脆先將此事姑且一放。 不管如何,首要的關鍵是先將四海鏢局的中轉點在麓山郡安置下來。 雨一直下到入夜時分才停下來。 整個麓山郡都彌漫在喜悅之中,即便是已然過了酉時三刻,也依然有許多百姓掌著燈帶著籃子行色匆匆的往柳杭街趕去。 今日白日接連的狂風暴雨使得行腳幫早前支在柳行街的攤位也被迫暫時撤除,一直到黃昏后雨水逐漸消下去,攤位剛才又重新開了起來。 許是為了慶祝這場足以讓人充滿希望的春雨。麓山郡內但凡家里頭還有些存銀的人家,都沒有吝嗇這一遭,錢少的就買些粗糧,錢多的則買些米面,還有爽氣的,甚至還割了幾兩臘肉。 中年漢子,也就是邵東武。因今日家中接了不少桶水,又趕巧了將妻弟家的宅著租賃給外鄉客,白得了二兩銀子。想起早前答應家中小兒的肉湯,便打算來坊市街行腳幫的攤子上來湊湊熱鬧。 若是價錢合適,咬咬牙割上一兩半兩的肉食回去,雖說不多,只能在做湯時提個味,也能小兒和妻女都跟著嘗嘗鮮。 邵東武出門時正巧遇上順子幾人也換了干凈衣裳出門。兩廂閑聊間,知道都是打算去柳行街買點吃用。便由邵東武帶頭,幾個人一同結伴而行。 今夜的柳行街比尋常白日都熱鬧。各處攤位前都擠滿了人。 邵行動見到前面一人割了二兩臘肉也有些心動。詢問下得知一兩臘肉竟要價二十五文,當下吞咽了口水,有些不敢動。 順子江平幾人聞言驚訝的同時又有幾分早已預料的了然。 只是即便心里早有準備,在聽到這個價錢時還是不知道要如何說好。 二十五文錢不多。可若僅僅只是換一兩臘肉的話還是貴的足以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何松鎮一斤新鮮的豬肉不過才十二文,即便是封制的臘肉,也不過三十文左右一斤。 而依照大康朝的斤兩換算法,一斤等于十六兩,這就意味著此時想在柳行街買一斤臘肉竟然要四百文的天價! “他娘的。行腳幫的人也太狠了。”順子瞪著一雙眼忍不住小聲啐了一口。 “各州府有糧禁,無法通用米糧,這些人將糧食漲價十倍也就算了。可臘肉這些又沒有州禁,怎么也能漲到這般程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