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邊依李掌柜的意思來。”顧七笑笑沒再提其他。 大康朝的衣掛下方上寬,置掛處最寬足有三四尺長,一個衣掛擺放所需的位置就頂的上小半個柜臺的位置。 而李順一開始竟還想要放兩個衣掛。顯然是看顧七年紀小欺顧七不懂其中門道,便以為只要用幾句話不多花一分錢就能另給周氏布行謀取最大展示利益罷了。 ...... 出了周氏布行,與柳青山告別后,顧七帶著風清在坊市后頭找到一家專賣竹編小玩意的鋪子。 雖然小旗村里也有會做竹編的村民,但是會做的竹編都是些農家常見簸箕背簍之類,再要再小一些,做的精致些的竹編,村子里就沒人會了。 這家鋪子位置偏僻,還是顧七事先問過秦娘子,這才七拐八拐的找到了地方。 鋪面沒有招牌,小小一間,兩側墻面掛滿了各色各樣的竹編物件。今日看鋪面的是個三十出頭的婦人,瘦小的身材,梳著低髻,穿一身淺絳色的衣裙,手里正拿著極細的竹條在編制一個只有碗口大的矮胖形,通身圓滾滾的小物件。 婦人的一雙手交替變換,速度極快,見顧七和風清兩人進店只看了一眼,便繼續手里的活計。 鋪內很小,除去擺放的物件,剩余的空間兩人進去都有些轉不開身。 顧七看了一圈,取了其中一個只有一尺長半尺寬,能放下一個拳頭深度的方形小框,問那看店的婦人:“這個框子多少價錢?” 婦人抬頭看了一眼:“四文錢一個。” “那你手里這個呢?”顧七又問。 /57/57871/14895110.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