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換做一般人,應該是一心想著下地種田,如何能多賺一些,又怎么會想著天下蒼生,怎么會想到大明的弊端呢? 這新學思想,雖然與理學有些沖突,但毫無疑問,這是一門嶄新的思想,可以讓大明走向更強的思想。 皇太孫年紀不大,但卻能夠提出新學,只能說他是天縱之才了。 或許,真是基因強大? 解縉笑著道:“你若是想要開海禁,抬高商稅,讓大明變得更好,那就需要改變天下人的思想。” “而改變天下人的思想,便要去宣揚這新學了。” 解縉一語中的,朱辰點頭:“是啊。” 只有先改變天下人的思想,讓他們認為祖宗之法也可以提出改進,如此大明的弊端也才能進行改變。 可朱辰知道,這個過程很難。 宣揚新學,更難! 大明當下的弊端,肯定也有人清楚,但清楚不代表敢說出來,一旦說出來,那就是欺師滅祖,不忠不孝,對太祖爺不敬。 解縉眉頭緊皺,嘆息道:“這宣揚新學,勢必會遭到所有人的攻訐,如果你非要做不可,那就由我解縉出面,宣揚這新學吧。” 朱辰渾身一震,不可思議的看向解縉。 他實在想不通,解縉為什么會對自己這么好。 自己的觀點,僅僅只是在他面前提了一嘴,他便想著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替自己宣揚新學。 要知道,提出變法的人,一般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啊,例如王安石……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解縉去宣揚新學,那解縉就會被打上一個不忠不孝的罪名,受天下人唾罵的。 “先生,還是不用了,我要是答應了,豈不是害了你。”朱辰連忙搖頭。 這個時代,讀書人把名節看得比命重要,而像解縉這樣曾經位居高位的臣子,更是潔身自好,哪怕被鋃鐺下獄,名節也還在。 可若是他去宣揚新學,必定受人唾罵,名節毀于一旦啊。 “放心吧,這事我要是不去做,難道還由你來做嗎?你才多大,承受得住這萬人唾罵嗎?我解縉臉皮厚,而且已是牢獄之身,早已不在乎名節了。” 解縉笑著道:“行了,聽我的吧,你是我的學生,理當躲在我的身后,風雨我來扛,只盼大明越來越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