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臺下,太子爺三兄弟,都在給鄭和招手打招呼,鄭和也一一回應。 做完這些,鄭和才轉身看向那十六國使臣,開口道:“那位便是我們大明帝國的皇帝,也是最至高無上的人。” 永樂皇帝威名傳揚四海,十六國使臣聞言,連忙跪下,高呼連連。 “圣朝萬歲,圣朝萬歲!” “永樂大帝萬歲,永樂大帝萬歲!” “大明帝國與日月同在。” 他們的聲音雖然蹩腳,但滿朝文武,無不瞬間熱血沸騰。 因為,這大概是鄭和下西洋以來,帶回來最多的國家,十六國都趕到大明來朝拜啊,這對大明來說,是何等的榮耀? 可以說,萬邦來朝都不為過了。 蹩腳的聲音,充斥了奉天殿,十六人的身影跪在下面雖然渺小,但卻代表著十六個國家,向大明帝國稱臣納貢! 每當這時,大概是大明帝國的高光時刻,滿朝文武望著跪在地上的十六國使臣,無不個個面露驕傲,榮耀與共。 與北宋相比,明朝的讀書人無疑最有骨氣,最為孤傲,其代表便是于謙。 這,便是永樂盛世! 這,便是近代五百年來的巔峰! 這,便是永樂大帝治下的大明帝國! 朱棣雙手虛托,笑道:“起來吧。” 十六國使臣這才站起來,唯獨其中一個使臣,跪在地上不斷的磕頭,幾乎把腦袋都磕破了也不停歇,見到永樂大帝,他比誰都激動。 永樂皇帝望著這個奇怪的現象,滿朝文武也望著,朱棣詢問道:“你這是做什么?” “感謝大明帝國,感謝你們。” 那位磕頭的使臣,眼中淚水不盡:“永樂大帝,我是蘇門答臘的小漁翁國王,我父親老漁翁繼承國家后,卻遭歹人作亂,父親被殺,王位被奪,要不是鄭和的大明船隊幫我奪回了王位,我此刻怕是已經死了。” “大明帝國,與日月山河同在!” 蘇門答臘國王,感激涕零,不斷的磕頭。 對鄭和與永樂大帝來說,這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對蘇門答臘國王來說,這卻是天大的恩德啊。 他不斷磕頭,磕得咚咚響。 朱棣看向鄭和:“有這回事?” 鄭和拱手笑道:“小事一樁,我便隨手解決了,當年還是您封他父親為老漁翁國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