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全村的人頓時來了精神,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流水席,免費吃,這是必須去的。 張心怡和陳世凱都來了,陳家媳婦精得很,親家擺酒席做臉,她才不出錢,張心怡還是沾了她兒子的光才去了城里做工人。 張望聽說妹妹要去摩都做工人,倒是給家里寄來了20塊錢,王翠英買了一些豬肉,配了各種素菜,說是流水席,也就只有幾桌,菜一上桌,大家都拿手抓,立馬就被哄搶光了。 梁大壯穿得像過年似的,對陳世凱頻頻舉杯,高興地說:“世凱,你們好好干,我和心怡媽就等著去摩都跟著你們享福了。” 陳世凱心里鄙夷,享福?你算老幾! 但面上隨著張心怡,笑哈哈地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梁金寶喝得醉醺醺地說:“心怡,你說你咋那么聰明!原先你叫張小紅,一定要改名,說改名改命,你可真神,竟然是咱們大坑村第一個吃商品糧的。” 大家這才想起來,張心怡原先的名字叫張小紅,12歲那年她打擺子,病好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 張小紅最大的變化,就是病好后,逼著王翠英把自己名字改成了張心怡,這個名字當時一度還被大坑村的人嘲笑,私下里議論,搞這么文縐縐的,裝b。 病好了,也不學女紅了,堅決要去讀書。 張望比她大三歲,說好接爸爸的班,張心怡強烈建議哥哥放棄接爸爸的班,鼓勵他去當兵考軍校。后來張心怡高中讀完雖然沒考上大學,但村里還是聘請她做了代課老師。 后來嫁給陳世凱,陳家對她死心塌地地好,現在又去了摩都做工人,真是一個勵志的好人生。 張心怡對大家的奉迎話都不在意,只是笑笑。 二愣子媽聽著梁金寶說張心怡幾年里的發達史,心里一直不痛快,忍不住大聲說了一句:“不是流水席嗎?怎么把她奶奶和梁曉南姐弟倆漏了?” 張心怡不動聲色地說:“我媽在喇叭里喊了好多次,他們不來我們也沒辦法。有人心里不高興,我們也不能強按頭。” 大家頓時都理解了,同樣是姐妹,張心怡和梁曉南一個天一個地,沒法比,梁曉南心里難受也是正常的。 “這席面還沒開始嗎?還是結束了?” 門口一聲嬌嗤,大家不由得扭頭,呵,梁曉南帶著弟弟梁曉北和梁奶奶都來了。 原本她也不稀罕和這伙人一起吃張心怡的大席,但是她就要來磨磨這些人的眼珠子,就叫他們想說她壞話不敢說。 大家學乖了,沒人接話,才剛道歉過,再嘴欠不是找抽嗎? “桌子上這么空,是東西太少了還是來人太饞了,吃這么光?”梁曉南又是一句話,根本不客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