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老二這才說道,“這個月,咱們連本帶利息,賬面是一千兩左右,糧食也收了不少,今晚先發(fā)工錢,明日再分糧食。” 他拍拍工分冊子,又說道,“我跟村長商量過了,雖然沒到年底,還沒有統一盤賬,不知道一個工分算多少錢,但想必應該超過五文錢了。所以這一次就按照五文核算。” 村人們聽得認真,心里小算盤撥的噼里啪啦,都在算自家的工分有多少,能換多少工錢。 李老二開始一家家報數,男人婦人老人,甚至孩子,所有工分都算在內,最后再匯總一個總數。 有的家里人口多,人又勤快,壯勞力多,當然工分就高。 有些人家人口少,自然分數就低了。 眾人聽得一會兒羨慕,一會兒唏噓。 當然村里最耀眼的永遠是李家,人口多,拿高工分的更多。 李老二滿工分,李老四和陶紅英緊隨其后,趙玉茹和李老三都是壯勞力,家仁去讀書前也做了大半個月的工,家義家歡都賺工分。 甚至是家安家喜也都做小伙計呢,老太太還帶了佳音偶爾去田里薅草。 加上趙叔幾個的工分也歸攏到李家,這總分就有些嚇人了,足足兩千多分。 其余最好的一家也只不過一千分而已,簡直是兩倍多的差距。 這個時候,家家都開始后悔,怎么就沒多生幾個孩子。 人多好干活,好干活就好分銀子啊。 很快,李老二開了銀箱子,開始給大伙兒把工分兌換成銀子。 有的人家換了五兩,有的三四兩,最少的是也有二兩半。 李家這邊占了大頭,足足一百多兩。 李老太當著村人的面前,就把幾位老爺子的那份分了出來,零碎銅錢塞給老爺子們當零用,其余裝了袋子。 “老哥,這銀子給你們存著,以后尋到好木頭,給你們打幾副好壽材。” 趙叔幾個趕緊攔著,“不成啊,當初說好了,我們吃穿都在你們家,這銀子就該給你們家。” “是啊,”老太太笑道,“給我們家,我也做主了,留著買好壽材。” 老爺子們聽得哭笑不得,村長也勸道,“你們就聽安排吧,早打壽材是好事,放家里壓著也鎮(zhèn)宅。到時候一起打制,我和老伴也湊個熱鬧。” 村里其余老爺子也是紛紛問起,年歲大了,更重身后事,也更想多活幾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