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很滿意,看的出來,這是個正經過日子的殷實人家。 李老太喊了兒子大開院門,迎了馬車進來。 中年車夫和婦人跳下來,紛紛同眾人見禮。 “實在對不住,今晚要叨擾各位了。” “進門就是客,大妹子別客套了。”李老太把佳音交給陶紅英,然后喊了趙玉茹。 “今晚讓幾個小子跟著你們睡吧,西屋倒出來給客人。先去拾掇一下,別怠慢了。” 趙玉茹麻利,扭頭就進屋了。 平日家里總拾掇,偶爾家仁還要回來,在西屋讀書寫字。 所以全家除了李老太和佳音住的東屋,就這里最好了。 這會兒,馬車門打開,中年車夫摻扶下一個男子。 瞧著同李老四一般年紀,只不過沒有李老四魁梧健壯。 他一身寶藍的錦緞長衫,玉帶纏腰,金冠束發,五官清俊,眉眼間帶了幾分貴氣。 但臉色卻慘白一片,顴骨上帶了幾分不同尋常的紅暈。 他許是想說話,但又悶悶咳嗽了幾聲,只能拱拱手。 李家人都是趕緊回禮,招呼他們主仆三個進屋。 主仆三人一直不著痕跡打量李家人,見他們是當真熱情,沒有一點嫌棄,神色就平和很多。 要知道先前在府城投宿,人家聽見咳嗽,就怕是時疫或者肺癆,死活不肯收留。 西屋的火炕很大,鋪了金黃色的新炕席,炕尾有兩只大樟木箱子。 箱子上放了幾床被褥,罩著干凈的碎花單子。 柜下是一張四方炕桌,桌上放了筆墨和書本。 這讓主仆三個有些意外,這樣的農家居然還有孩子在讀書。 這就不只是富庶了,起碼當家人有遠見和魄力。 要知道,如今天武王朝千瘡百孔,科舉之路已經斷的差不多了。 童生和秀才還可以考,但擇選舉人和進士,已經停了五年了。 這幾乎是沒有回報的一條路,沒想到一個農家居然在堅持… 李老太不知道他們心里所想,親手鋪了被褥,請那男子上炕歇息。 “這位貴人先歇歇,我兒媳手藝還不錯,一會兒讓她做點飯菜端過來。有什么需要,你們就說一聲。” 那男子點頭,中年婦人趕緊說道,“我們公子在吃藥,有忌口,我去幫著做飯吧。” “好啊,正好我們也都沒吃呢。”李老太好似沒猜出她的防備,笑著跟出門。 陶紅英原本熬了小米粥,蒸了小白菜的素包子,炒了個香椿雞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