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卷涿鹿天下 第四百六十二章 窗外黃鳥鳴-《亂世梟臣》


    第(1/3)頁

    交州,桂郡。

    一位雙鬢帶霜的儒士來到桂郡街頭的牌坊下。木制牌坊上寫著“文治”二字。

    儒生趙會,既是桂郡的學塾先生,又是桂郡唯一的大儒生,抬頭看著程緣來交州之時寫下的“文治”二字,喃喃自語。

    “以文治天下,可這天地不仁,文可治國但不可救國。”

    恰巧一位頭戴斗笠的青衫少年郎從趙會身邊走過,聽到這番話后,少年停下腳步,沉聲說道,“文治乃教化萬民之手段,民智若開,則國可興。”

    趙會回頭看向身邊的少年郎,生的相貌俊逸,儀表不凡,氣質內斂但仍覺鋒芒外露,不是俗人。

    趙會淺笑一聲,繼續說道,“文治二字最早出自儒家典籍《祭法》之中,國無文治而有武功,禍莫大焉;國有文治而無武功,害莫大焉。

    文治之意為以文教禮樂治民,交州地處邊陲,百姓基礎中原文化不多,民風彪悍,若不以文治,恐生變數。

    然大奉以武立國,刻意追求文治而疏忽武道,一旦局勢動蕩,無武鎮國,國必亂。”

    少年聽著,不覺面容嚴肅,許久后說道,“民弗民,國非國,百姓擁護方可為君,有君則為國,可若無民,有君又有何用?”

    “嗯?”

    趙會回頭看著少年,越發覺得少年之心性非常人所能擁有,“民重君輕,年輕人,這是從那本書上看到的?”

    少年哈哈一笑,沖著趙會笑了笑,“書上可不一定能學到這些。”

    趙會也被逗笑了,拍了拍少年的肩頭,“受教了,交州趙會,不知小友姓名?”

    少年淺笑拱手,“項州寧小川,見過先生。”

    趙會點了點頭,仰望頭頂牌匾,神色舒展,“在交州,最難的就是傳道授業,身為儒生,雖在中原大地受到官家百姓的尊重推崇,可在交州,這里的人并不買中原的賬。

    這里百姓本就觀念閉塞,有自己的執念和思想,前些年就有當地官員提議關掉儒家私塾,說是儒家的思想并不受教于交州,當地百姓及其排斥,長此以往,不利于交州穩定。

    比起儒家的私塾,這些百姓更喜歡道門的小觀或者是佛門的神像,嘖嘖,這人啊,只會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可若不改變,就永遠也無法走出自己給自己畫的牢。”

    “其實我對儒家也不了解多少,不過聽先生的意思,似乎現在交州的百姓,并不喜歡儒家。”寧小川回頭說道。

    趙會笑著點了點頭,“思想不會那么容易改變,教化之道適用于天下太平,但如今的大奉雖看上去一片祥和,可實際上確實暗流涌動,政局不穩,文治必然失效。”

    “以仁國公的能力,還穩不住交州?”寧小川不解的問道。

    趙先生嘆了口氣,語氣有些無奈和疲憊,“仁國公可以,不過桂郡百姓已經很久沒見過仁國公了,現在執掌交州的是新來的州牧。”

    “新來的州牧,如何啊?”

    “就以普通百姓視角來看,是有能力,可是步子邁的太急,早晚栽跟頭。”趙會搖頭咂舌道。

    “先生,受教了。”

    趙會笑著搖了搖頭,自顧自的繼續說道,“因果循環,天下往復,周而復始,交州早晚會重歸于平和……”

    這句話說完的趙會并未聽到少年的回應,當他回頭時,少年郎早已消失不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南郑县| 镇坪县| 红原县| 金秀| 安丘市| 海晏县| 襄垣县| 上林县| 吐鲁番市| 阜南县| 上栗县| 淮阳县| 五指山市| 定州市| 桐乡市| 将乐县| 临清市| 商丘市| 临海市| 云和县| 大同县| 永善县| 潮安县| 禹州市| 扎赉特旗| 黔西| 安远县| 延吉市| 宁武县| 拜城县| 巫溪县| 宜兴市| 绿春县| 勃利县| 聂拉木县| 余庆县| 高平市| 新郑市| 太原市|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