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樂貳出生名門望族,家里有錢,上面有人,江湖也有人,我雖然是寒門出生,但在浮浮沉沉的宦海,也并非獨木難支。 我的老師名喚常夏,今年五十有七,位居帝國十二卿之一,乃當朝衛尉,職掌宮門屯兵、京師徼巡,乃是陛下的禁衛司令。老師麾下的南宮衛士、北宮衛士和左都侯衛士、右都侯衛士,計兵九千六百人,這些人個個家世清白,驍勇忠誠,是陛下最為忠心的驍勇,可見,老師是陛下的勾股之臣。 說起我與老師的相識,倒有些機緣巧合。 十年前,世族禍亂京畿的風波漸漸平息,陛下在呂相的幫助下,循循漸進,開始整肅中央朝廷。經過一系列人事變動,一些世族元老或被明升暗降,或被交流任職到一些清閑崗位,一系列操作下,天子在朝堂上,漸漸有了話語權。 老師便是在那時介入的帝國中樞,當時,時任薄州牧的老師接到陛下詔書,升遷衛尉,南下途徑遼西小憩時,巧見偷學于草堂的我,經過一番考量,便將我帶到了帝都。 我們師徒,就這樣結下了半生情緣。 作為老師唯一的學生,我曾無數次問起老師當日為何收我,老師每次都一笑了之,我也不再多問。 有些事兒,一旦搞得太清楚,反而有些不清楚了! 對自己懂得止寸于言語,對陛下懂得忠耿于職責,對學生懂得傾力而幫扶,這樣的老師,對自己、對陛下、對我,都是好的,至于那些隱晦之事,便罷了,人生一世,誰還沒有一點私心呢? 老師一生,從未走進過那充滿神秘而又不是秘密的宣室殿西側室,卻將我送了進去,或許這便是老師的中庸之道吧! 在我看來,只有進了那道門,才算進入了天家的心,而未入此門的老師,依舊受到陛下的重用,足見老師之才學和手腕。 在我來到京城的當晚,老師在后院設宴,為我接風洗塵。 “老師,六年未見,回想往事點點,學教之情、師生之誼、提攜之恩,學生銘記于心,此生難忘。當年,若無老師在陛下面前極力推薦,說我是擅長‘積小博大,忍辱負重’之人,那十八個郡守的位置中,也不該會有學生這末等之才。在此,學生當敬老師一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