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政治人說政治-《備前宰相》
第(1/3)頁
【太閣】是太政大臣的簡稱,原本是日本律令制下朝臣最高的官職,對應的唐漢官職是宰相。
區別于左、右、內大臣分別對標的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宰相,太政大臣又被稱為大宰相。
但是日本的朝堂和東方大國一樣,都經歷了皇權和相權的斗爭,太政大臣逐漸被架空虛設。
但是日本的體制和東方大國不一樣,我已經不止一次表述日本遠古時期是多部落聯盟的神權制政體,在遠古的初期天皇和藤原氏都是神權祭司,誰也不一定比誰更高貴。
直到大化革新之后,天智天皇憑借自己的君權壓制了藤原氏其他祭司的勢力,并將他們統一賜姓“藤原”,才算是真正將這群“老伙計”臣從化。
為了安撫他們,天智天皇將原本大友皇子(后弘文天皇)擔任的太政大臣賜予藤原氏傳承,實際上是通過交換【治權】來正式確認雙方的君臣關系(之前更像是盟主和從屬的關系)。
但是在之后的千百年中,君權和相權不斷沖突,以至于后來律令制打補丁的時候規定“無其人則闕”,即將其設為非常設官職,天皇將對藤原氏的安撫職位收回,像極了拔x無情的臭渣男。
遷都平安京之后,大和朝廷喪失了軍事力量。地方上再也無法控制豪族,而中央政府也陷入了斗爭中。藤原氏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中,以外戚身分開始逐步的掌控大權。
藤原氏不稀罕朝廷像扔狗骨頭似的太政大臣,并自行提出了關攝政治體制,雖然關白常常被授予從一位和正一位,但是關白卻和征夷大將軍一樣,并不在律令制官職體系之內。
現在去查律令制官職體系,正一位、從一位皆為太政大臣,正二位、從二位為左、右、內大臣和藏人所別當,并無關白之名。
事實上正是有了藤原氏下克上的這次試水,才有了后來武家有樣學樣在律令制度之外設置了將軍幕府體制。
而在后來幕府時期,朝廷公卿和天皇同病相憐,原本的對立變為了協作,關白和太政大臣都成了沒有實權的統治階級。也是在這一時期,關白和太政大臣的關系和界限得以明確。
天下實際的統治者是將軍,名義上的統治者是攝政關白,虛無的最高領袖是天皇,太政大臣是對有特殊貢獻的關白和將軍死后追授的一種榮譽職務。
也是在這一時期,關白和征夷大將軍被確認為從一位,太政大臣被確認為正一位。
秀吉走不通將軍的路子,這才找了軟骨頭的公卿走了關攝體制的路子,并企圖在后面實行公武合體。如果他征伐朝鮮最終得勝,或許可以憑借威望最終完成公武合體。
不過很可惜,秀吉到死都沒有實現這個愿望,更因為死的太急引起了之后7年朝堂的內亂。
就算秀吉最后那幾年干的不好大家有所怨言,憑借其統一天下的功勞秀吉還是能撈得到一個太政大臣的追授的。
但是彼時秀吉剛死,秀次和茶茶便在京都附近打的不可開交,誰還管得了你秀吉尸骨未寒和身后的事情。
秀家帶兵強勢入洛之后自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作為秀吉葬禮主持的秀家卻刻意的忽略了這件事。
后來大坂的所有人都忙著爭權奪利,活人的事兒還沒弄明白呢,誰還關心一個死人的身后事。
石田三成倒是有幾次關注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他一個小人物沒有什么話語權,再加上太政大臣是需要現任關白向天皇提請的,作為秀家扶持的近衛前久,在秀家的受益下刻意的忽略了這件事。
后來近衛前久被換,秀次扶持九條兼孝上位,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關白之位。再加上后來的仗一直打到現在,秀吉就一直沒有追授太政大臣。
現在秀家拿秀吉沒有追授太政大臣來說事,不僅僅是在逼問朝廷,更是向大坂方面問責。
其他人不去管秀吉的身后事也就罷了,你大坂的秀利可是秀吉的親生兒子,你也不去爭取你說的過去嗎?
秀家其實是有些耍無賴了,秀利才幾歲啊,哪里清楚這里面的彎彎道道。要是片桐且元還在倒還好,他一直是秀吉的秘書,知道很多政治的門道。
但是大野長治是什么東西?他能教好豐臣秀利嗎?
教不好,沒這個能力知道吧。
甚至連提醒秀利和茶茶要幫秀吉向朝廷申請太政大臣都不上心,滿腦子都是我的茶茶、秀利的關白、還有秀次和秀家什么時候死,一點都不在正事上上心。
雖說這里面也有點外力因素使然,但是最終就是給了秀家一個機會。
你大坂的親兒子不想著秀吉,我這個從吉備認養的養子可是一直想著您??!~
秀家舉得大旗便是【奉天靖難】,口中喊得口號是要肅清朝內的奸臣。什么是奸臣?忙著爭權奪利,連給關白秀吉上尊號都忽視了,還說自己不是奸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漠河县|
咸丰县|
牟定县|
边坝县|
雅安市|
都昌县|
井研县|
塘沽区|
益阳市|
乐昌市|
巫山县|
乌鲁木齐县|
温泉县|
新河县|
资兴市|
长乐市|
宜都市|
潜江市|
万山特区|
正宁县|
大连市|
桦甸市|
古交市|
冀州市|
澳门|
郯城县|
武乡县|
拜泉县|
库伦旗|
公主岭市|
稷山县|
罗甸县|
东阳市|
安国市|
松阳县|
威宁|
麻城市|
阿坝县|
寿光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