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秀家自己可以不顧禮儀,但是秀家不能不考慮到官位更高的羽柴秀吉、秀長和天皇的面子啊。 那名武士抬頭想要面對對著秀家匯報,卻被莊直清一個動作驅(qū)馬攔在那人面前,擋住他的視線呵斥道“放肆,你在看哪里呢。” 那名武士趕忙底下頭唯唯諾諾的說道“三條河原有逆賊劫走囚犯,奉行大人命我等搜查各町,務必把犯人再回來,我等受命搜查三條坊、東山坊、烏丸坊、四條坊等坊,請殿下尋個方便,讓我等入坊搜查一下。” 很多人對三條河原這個名詞有些耳熟,沒錯這里就是歷史上多次斬殺著名犯人的地方,包括豐臣秀次的家眷和后來的石田三成都是在這里走完的人生。 三條河源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名,因為鴨川從京穿過,御所的南側(cè)過去是三條家的封地,這片毗鄰鴨川的平原因此被稱呼為三條河原。 這里從平安時代起就是日本的刑場,因為在平安時代規(guī)劃京都(當時還叫平安京)的時候,并沒有規(guī)劃的太好,這片河邊的地方還很荒涼,就連三條家最初也只是把這里作為農(nóng)莊看待。 于是就成了絕佳的刑場,畢竟市區(qū)那些貴族老爺們不希望弄臟自己的家。 在源平爭斗之后,這里根被賦予了一定的政治意義,非重要的政治人物不會再這里被處斬。 室町幕府時代由于刑法較重,所以這里砍頭數(shù)量一下激增,原本這里只砍武士的頭,逐漸也砍普通罪犯的頭了。 砍頭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是“禁宮之變”,當時有個叫日野有光的人密謀復辟南朝,不但襲擊了后花園天皇,還搶了象征皇室權利的三神器逃往比睿山。 隨后幕府震怒,捉拿歸案后把他們一家老小五十多人全部在這里砍頭,這個記錄直到后世豐臣秀次一家三十九口人在這兒被砍頭才被打破。 這里介紹這么多其實還是要提醒大家,三條河原不是一個精確的地理位置,而是指原本京都三條坊南側(cè),鴨川西側(cè)這么一塊廣袤的土地。 隨著千年的發(fā)展,曾經(jīng)的農(nóng)田地區(qū)也已經(jīng)成為京都少有的富庶區(qū)域,隨著三條家為躲避戰(zhàn)亂將府邸從京西的龍前坊搬遷至此,不斷有其他貴族的分家在這里建立屋敷。 隨著公卿家的搬遷,他們的奴仆以及圍繞著公卿生活的手工藝人、商人們也逐步在此建立新的家園,并最終形成了以三條坊為核心的京南13坊。 而曾經(jīng)用來砍頭的刑場早就已經(jīng)被歷年來建造的民房覆蓋,如今朝廷用來砍頭的刑場雖然依然被稱為三條河原,但是位置卻是在一再的向南變更的。 那人匯報的時候,秀家必須全程保持著面癱的表情,沒有看他一眼,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前方,無論他爆出了怎么樣的驚天大事,秀家都必須在明面上保持對波瀾不驚。 別看秀家表面上保持著的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其實內(nèi)心如翻江倒海一般驚訝無比。 劫囚啊!這可是只在文學作品中俠義之士才能做出的舉動,沒想到真真切切的發(fā)生在秀家的面前。 但是要知道這可是在安土桃山時代啊,繼承自織田信長霸業(yè)的羽柴秀吉雖然說不上公正分明,但是其對于普通農(nóng)民還是比舊時代的貴族好上一點的。 羽柴秀吉一直在為自己下克上做鋪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表面上塑造自己“仁君”的形象,濃尾合戰(zhàn)之后,就借著大勝的名義釋放了一匹犯罪不重的囚犯,如今還要被執(zhí)行死刑的必然是重刑犯了。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古代君主要通過釋放囚犯來塑造自己仁君形象,把罪犯放出去再禍害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嗎?) 再加上作為近畿實質(zhì)上的霸主,羽柴家在京都奉行下屬有1200了的軍勢,這些可都是羽柴秀吉的常備部隊啊,居然有人有這種膽子敢在京都劫囚。 這是赤裸裸的打了秀吉的臉啊,也難怪增田長盛這般激動,不顧形象的命令士卒沖入坊內(nèi)搜查賊匪,也就出于顧及秀家的勢力,這才對三條坊禮遇有加。 出于對事情的吃驚,秀家身體微微一側(cè),對莊直清耳語片刻,并最終通過莊直清的口向這名武士詢問道“今日要處斬的是何要犯,又是何人膽大包天敢劫囚犯?” 那名武士低頭應聲道“今日要處斬的乃是偷取官糧的要犯,誰知被石川五右衛(wèi)門帶人劫了去。” /61/61853/16578477.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