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2月10日開始,羽柴秀吉就與柴田勝家的在賤岳展開對峙,雙方盡管在第一線有些摩擦,但是雙方都沒有破敵的思路,于是都把戰勝敵人的籌碼放在了賤岳之外。 柴田勝家企圖聯系西國的毛利家與東海道的德川家康加入戰局,但是雙方都沒有對其進行回應。 毛利家不回應原因有三,一是作為兩川統治的小早川隆景常年把持毛利家的外交,他又與秀吉交好,選擇站在秀吉這邊。 二是這兩年毛利家連戰連敗,丟失了伯耆、因幡、備中三國,國勢已經大不如前,沒有那個實力去對付羽柴秀吉,還不如去打打九州的土鱉來的舒服。 三是宇喜多秀家雖然率軍前往了賤岳,但是依然留下了家老戶川秀安守備備中,而毛利家顯然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解決宇喜多家,因此選擇了偃旗息鼓。 至于德川家康此時正陷入信濃的亂局之中,隨著本能寺事變后織田家武將接連退走,信濃被上杉,德川,北條等侵略。 北信濃的水內、高井、更級、埴科四郡被上杉景勝取得;佐久,小縣二郡被北條氏政所統治;南信濃伊那,諏訪二郡被德川家康取得;安云郡、筑摩郡北部被小笠原貞慶取得,筑摩郡南部被木曾義昌取得。 德川家康需要同時面對北條氏政和上杉景勝兩位大佬,同時德川家領內兵農分離正實行到關鍵時刻,實在沒有能力出兵支援柴田勝家。 反而在秀吉這邊,成功說動上杉景勝從北陸向越中進軍,雖然被富山城的佐佐成政擊敗,但是確實成功牽制了柴田軍佐佐成政手下1萬余人,使得在正面戰場秀吉始終處于人數優勢。 越后的戰斗并沒有在賤岳引起一片水花,羽柴與柴田的軍勢從2月10日一直對峙到4月17日,才發生了變動。 原來在羽柴與柴田賤岳對峙的時候,作為柴田的盟友織田信孝在柴田勝家的勸說下,終于選擇打出討伐逆臣羽柴秀吉的旗幟于岐阜起兵,打算襲擊羽柴秀吉的背后。與柴田盛家一起夾擊羽柴秀吉。 計劃很完美,現實很骨干,美濃豪族·郡上八幡城主遠藤慶隆暗通羽柴秀吉,提前將這個計劃通知了處于長濱的羽柴秀吉。 織田信孝所在的美濃,乃是織田信長的核心領地,全領擁有56萬石石高,是有名的富國,自古就有濃尾富則天下安的說法。全領可以極限動員出3萬人出戰,為了此戰,織田信孝給各家下達的軍役狀為每千石45人,意味著整個美濃需要動員超過人參戰。 如果這么一只大兵團出現在羽柴秀吉身后秀吉就會陷入被動的境地,因此秀吉決定趁著自己已經提前獲知信息,而織田信孝準備不足的時間差,迅速擊敗織田信孝后,回身繼續與柴田勝家對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