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八郎起了個大早就向宇喜多直家請安后訴說了希望能將金光盛家弟弟送去光珍寺一起讀書的想法,直家同意了。之后八郎就趕緊跑到岡山町的武士宿屋找到秋上久家和玄珠和尚,讓他們帶上休息賞賜的500貫的小金判來到岡山町采購制作青霉素所需要的材料。 八郎首先將一份底部有口和類似水龍頭活塞裝置的木桶圖紙、提純5列6排提純架的圖紙交給了交給秋上久家,讓他尋找剛山町最好的木匠,打造3組,然后去找附近的農家要大量的柑橘。隨后吩咐藤堂高虎去訂做不少于5個的陶瓷漏斗以及不少于50個平底陶瓷杯碟并囑咐高虎,要配套合形的蓋子。 兩人領命離開后帶著玄珠師傅來到座市的小西屋。日本戰國日本的座其實就是日本式的封建行會。它起源于以公家、寺社為本所的同業特權團體,本所從座人處征收座役、座錢。但是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類似座的行會都不看存在于每一座鄉下土堡。 這種行會其實就類似于多個地區性質,販賣不同商品的大商人在本地領主的庇護下組織在一起,把自己從下級商販處收購的物資進行出售或者交易的組織。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土特產經銷商。 這些商人見識更廣,路子更開闊,可以更加方便的采購大量的物資。有的連鎖的商號甚至可以從其他町轉運給消費者所需要的物資,他們大部分本身并不負責生產,只是商品的搬運工,他們會定期繳納給領主一筆固定的獻金來保證領主允許他們在自己的領地內行商,當然有些時候,如果領主急需用錢了,也會要求特別贊助。 而市則是類似于現在個體戶,在工業不發達的過去,很多手工匠人通過自己家庭作坊的方式生產百姓生活所需的物資,或者鄉下地主在征收玩村子的特產后就近帶到領主城下町固定的區域售賣。某些名聲較好,收入較多的個體戶會和座一樣有固定的鋪面,而更窮苦的個體戶只能在領主指定的地方擺攤售賣了,不過以上這些都屬于市的范疇,這些商販需要將每天帶入市的貨物按照比例上交給領主。 說了這么多用現代商業學的說法總結是:市是座的基礎,座是市的升級形態。座的形成需要長久的歷史底蘊,需要極其便利的交通,需要領主的政策才能形成,不是全日本所有的城都有座的,這些座大部分擊中在大名主本城下,或一國的交通要道的町內。而市則是大名有大市,小領主有小市的,不論大小都需要向領主交稅。 這里其實我想吐槽一下本站人氣比我高的另一本戰國小說,你武藏松山城作為武藏北部重要的咽喉城堡確實西守山巒,東控江水,是上野路過武藏的重要交通樞紐,但是你松山城原來的領主是難波田彈正啊雖說是扇谷上杉家的重臣,不過是領有琦玉3萬石的領主,你有什么資格在松山城下設座?大商人憑什么鳥你一個日本戰國多如狗的鄉下土豪主啊! 就你這還沒有經過江戶時代關東大發展的松山城,城下町有幾個固定的商人就已經算不錯了,你那破城有沒有特長,大豪商憑什么在你呢邊設立專門的辦事處呢?你又憑什么頒布樂座樂市令那? 除了“樂座樂市”還有一個令人尷尬的小說橋段就是總有穿越日本的主角會在初期提出兵農分離令,還說什么兵貴在精不在多,領主一下驚為天人,直接給你家老待遇、賞賜你領地知行的橋段也是極度讓人出戲。 你一個活在21世紀中國打架都不超過5個了的小p孩,和人家打了幾十年爛賬的老油條討論兵農分離?你以為人家不愿意兵農分離嗎? 日本最初的武士就是兵農分離的存在,中國春秋時候只有士才有資格上戰場。普通野人是連我國效力的資格都沒有的。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本正常經濟的破壞,更重要的是隨著一向宗人民海洋戰法的成功,曾經10人演1人的武士,現在的豢養成本可能已經到了20人。 而這1名身著10匆大鎧,要挎武士刀,身背重藤弓,肩挑朱槍的標準武士能不能在擴大化的戰爭中體現以一當十的戰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