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學成回國之后,又經常與各國的設計師聯系,因此她會好幾國的語言。 法語和英語已經可以算是精通,當然不需要再花時間重復學習。 日語、韓語可以進行交流。 這兩門語言倒是可以再提升一二,但是劉欣雨不喜歡這兩個國家。 既然不喜歡,當然也不能逼著自己去提升。 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只懂一點毛皮。 嗯,這兩門語言可以作為備選。 其他的語言不是沒有接觸,只是接觸得不多,也就沒花心思時間去學習。 聽說德語比較難學,俄語有些繞舌…… 本著既要提升自己,又不能太為難自己,劉欣雨決定報考京外,卻學習意大利語,就是不知道京外有沒有意大利語這個專業。 算了,現在想太多也沒用,要到報名的時候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報什么學校什么專業,現在好好復習才是正道。 當然也要把“太后娘娘”有關賺錢的指示當成頭等大事來辦。 劉欣雨最拿手的是服裝設計,那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技能,與設計配套的裁剪和縫紉也是強項。 她很快就是民勤小學的代課老師,當然不能去當裁縫搶人家林裁縫的飯碗。 搶人飯碗如同殺人父母挖人祖墳,不能干這種事,不過可以另辟蹊徑。 隨著開學季的臨近,劉欣雨的心里漸漸地有了一些想法。 從身邊幾個孩子身上,劉欣雨發現這個年代孩子們的書包不過就是家長隨便用針線縫合的布袋子,或斜挎或手拎。 這樣的書袋子不但限制了孩子們好動的天性,而且也不利于書本的整潔。 時常有孩子因貪玩而丟失書包,大多孩子的書本也因為卷曲而損壞嚴重。 作為時尚設計師,對與服裝配套的各種包包當然會有所涉獵,她甚至還曾在為設計運動系列服裝的時候設計過一款雙肩包,而且反響很不錯。 那款雙肩包的設計進行適當的修改完全可以使其更貼合學生使用,也更貼合這個年代的審美。 光想不做當然不是劉欣雨的風格,說干就干才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