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月的古鎮(zhèn),晚上吹過一場風,隔天溫度就降了三五度。 這里常年溫度都不高,再吹去一絲暑熱,就更舒服,上午出來活動的人很多。 常縉夾在人群里,懷里抱著盆用特殊袋子擋著風的梔子花,和其他人一樣往一座小廟走。 今天是農歷九月十九,第三個觀音誕,也就是觀音菩薩出家的日子,信佛的人都愿意來拜一拜,祈求觀音開庫散福氣。 不過更多的人都說不上信佛,就是隨大流買點香蠟紙錢燒一燒,最主要的目的是來小廟吃素齋。 這是習俗了,一年里的三次觀音誕,鎮(zhèn)上都會挑選廚師隊伍來小廟邊上做素齋飯,想吃的人就交個三五塊錢,可以吃到飽。 燒香拜佛結束就吃飯,味道非常不錯,有幾道小菜好吃得勝過大部分餐館招牌菜。 這是林清清以前說的。 他們這兒的人,從小就吃著觀音誕素齋長大,每到那天就很多孩子老人積極趕早去,就為了吃上那些定量的菜。 比如涼拌花生,去晚了就沒了。 常縉也趕早,到小廟外面買上一些香蠟紙錢,在專門的燒紙池里點上,再去廟里拜拜。 里面的佛像都不大,數量也不多,佛身都已經有些斑駁,甚至佛前的蒲團也被跪得磨損很明顯。 常縉不太了解佛家知識,只認得一些大眾的佛,比如觀音,彌勒佛,文殊菩薩,但他抱著梔子花,每個蒲團都跪下,每尊佛像都拜過。 把梔子花放在蒲團前,雙臂撐著兩邊地面,頭磕三下,從不馬虎。 拜完后,就去旁邊的石桌上占個位置,吃素齋。 涼拌花生還有,再拿點其他林清清喜歡吃的菜,放在梔子花旁邊,動筷子開吃。 梔子花花瓣肥美瑩白,沾點露氣,好看又好聞。 有兩個跟著當地人過來湊熱鬧的女游客拼桌拼到他這里,看他劍眉星目的,想搭個訕,就拿那花當借口。 “那個,你好,你這花在哪兒買的啊?真好看,現(xiàn)在應該不是梔子花的花期吧?” 常縉神色如常地先說聲“謝謝”,然后道:“這是我的花,沒有賣處。” 他態(tài)度說不上好,兩個女生不太好意思開口了。 吃完素齋,常縉站起來走人,還去廚師那兒打包了一份涼拌花生帶回去。 花生味道確實不錯,脆爽開胃,林清清以前說的“超級超級好吃”是很真實的評價。 他也超級超級喜歡。 或許是白天拜了菩薩的緣故,當天晚上,他又夢到了當初那場泥石流。 他當時參與了其他地方的救援,并沒有及時趕過來,也沒親眼看到開頭的景象。 夢到過的,也都是幻想出來的場景。 像水泥一樣的流動山體沖向村鎮(zhèn),瞬間就淹沒了房子和行人。 好在有部分被樹林和其他尚且堅固的山體擋住了,給了其他人一線逃生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