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就到了大明永興七年,這一年,大明的疆域已擴張至有明一朝的極致,這一年,大明的稅賦已是攀升至六千余萬兩,這一年,大明已然步入前所未有的盛世。 這個時候,皇長子朱和圳已經快三歲了,按大明的慣例,三歲就可以冊封為皇太子了。 永興帝朱慈烺并沒有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那么莫名其妙,直到死都沒冊立皇太子,也沒有神宗萬歷皇帝那么喜歡標新立異,硬要把庶出的三子朱常洵立為皇太子,在立皇太子這件事情上,朱慈烺是相當積極的,早在年初,他就昭告天下,準備冊立嫡長子朱和圳為皇太子。 及至七月,皇長子朱和圳即將年滿三歲,前來慶賀的隊伍便不斷涌入京城,就連遠在奴兒干都司的太師衛國公張斌都趕回來了。 這會兒奴兒干都司故地差不多已經全部納入大明掌控,蒙元額爾額部也慢慢開始向大明靠攏,至于羅剎國,也就是歐6的俄國,張斌也只是驅趕了幾個殖民探險者的隊伍,根本就沒遇到他們的正規軍。 奴兒干都司的事宜已經接近尾聲,大明四境也差不多已經一片太平,這個時候,大明終于可以放心大膽的去開拓殖民地了。 不過,在開始殖民之前,有些事情必須先明確,比如,打下殖民地之后利益怎么分配。 這殖民地的主要利益當然是歸屬朝廷,但是,也不能所有利益全部歸屬朝廷,畢竟遠赴數千里甚至數萬里去開拓殖民地并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沒有一點利益,白做工,相信大家都不會有太大的積極性。 如果大家都沒有積極性,這殖民地開拓那就有點鬧笑話了,歐6列強可是對打下殖民地甚至現殖民地的探險者或者領軍將領都有重賞的,如果大明沒有一點獎賞,誰愿意無緣無故跑幾千里甚至幾萬里去探險。 所以,這個利益分配或者說獎勵機制必須先明確。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他自己的退路。 權臣只有末路嗎? 張斌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好像歷朝歷代,凡是權傾朝野的權臣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就算當權者自己沒事,他的后人也會遭到清洗,當然謀朝篡位的人除外。 他不想謀朝篡位,也不想自己或自己的子孫遭到清洗,他只想好好過下去,讓自己的子孫后代也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這個,貌似難度很大,要是其他朝代又或是大明其他時期,他這個愿望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但是,現在,實現這個愿望貌似是有可能的,因為現在大明的疆域已經大到恐怖了,而且,隨著殖民地的開拓,大明的疆域必將越來越大,這么大的地方,難道就找不到一個容身之所嗎? 他相信,只要朱慈烺格局夠大,要實現這個愿望并不難。 這次回京之后,他依然是第一時間跑到皇宮看望了一下自己的女兒和自己的外孫,不過,他并沒有急著去找朱慈烺,直到第二天早朝結束,他才不疾不徐的來到御書房。 這會兒朱慈烺可沒以前那么忙了,上午他一般是坐御書房看看書,學習學習,又或者思考一下治國之道,到了下午內閣各部的奏折6續交上來了他才會選擇性的抽查一部分。 他現在都抽查出經驗來了,每天,他不一定會抽查某一個人的奏折,有時候他會抽查一兩個人的,有時候他會從所有人批閱的奏折中隨意抽查一些,有時候他還會挑一些比較重要的奏折出來找人商討一番,總之,這會兒內閣大學士沒人敢徇私舞弊,因為朱慈烺自己都不知道會抽到誰的奏折,他們誰又敢保證自己的奏折會被抽到。 他越來越體會到師傅給他想出的這個的好了,用此法,自己不但能掌控朝政,還不用像以前那么忙,甚至還有大半的時間看書學習,提高自己,每天晚上還有充足的時間去陪陪皇后、各宮嬪妃和自己的子女,這日子過的滋潤的,這才叫當皇上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