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斌回到京城這一天并不是特殊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對大明來說卻至關重要,因為永興帝朱慈烺采納了太師衛國公張斌的建議,決定進行大明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改制,將部分權力下放給內閣! 這次改制從形式上來說對大明以往的制度并沒有做太大的修改,因為大明內閣從洪武朝開始就有了,并非永興帝臨時起意設置的一個機構,而且內閣協助皇上處理奏折也是一開始就有的功能,并非張斌為了攬權胡亂定出來的制度,嚴格來說這次改制就改動了一句,那就是將批紅的權力下放給內閣。 當然,這批紅權并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權力,從實質意義上來說,批紅權就代表了最終決策權,將最終決策權下放,這是大明歷代皇帝想都不會去想的問題,就算如天啟那樣的糊涂蛋也只是默許魏忠賢代他處理政務,這個批紅權他也沒有說過要給魏忠賢。 朱慈烺之所以會答應將批紅權下放給內閣主要還是被形勢所迫,因為通過張斌的提醒,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確沒有辦法處理完越來越多的政務,難道活活把自己累死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唯有想辦法變通,而張斌提出下放批紅權的建議之后又通過各種方法解除了他心中幾乎所有顧慮,所以,他才會勉強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 這天晚上,張斌也沒有休息,因為接下來的改制對于大明來說太重要了,他必須考慮周全,同時也必須盡快把章程寫出來,以免節外生枝。 內閣主政肯定比什么都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要好,這個他十分清楚,因為能進入內閣的都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官場老手,論治國,他們肯定比一個關在紫禁城中完全與外界脫節的皇帝厲害的多。 但是,就因為他們太厲害,有一點就不得不防,那就是結黨營私,蒙蔽圣聽,胡作非為。 這種事在大明歷史上出現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萬歷朝以來,浙黨、齊黨、楚黨、東林黨、閹黨等等以掌權謀取私利的朋黨層出不窮,大明都差點毀在他們手里,這點如果不做預防,那內閣主政不但不會讓大明長治久安,反而有可能讓大明迅走向衰落,甚至是滅亡。 怎么防范這個問題呢? 張斌想了一晚上,終于想出了一個比較穩妥的辦法。 這個辦法,說簡單一點就是以武制文,或者說用推舉出來的勛貴來監督文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