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梅村,崇禎四年進士,會試第一,殿試第二,榮登榜眼。 明亡后,他原本絕意仕途,不想給清廷當官,但是,卻頂不住投降的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還有清廷的吏部侍郎孫承澤,吏部侍郎陳名夏和禮部尚書陳之遴的連番推舉,復出了。 慟哭六軍俱縞素, 沖冠一怒為紅顏。 多么有名的詩句,可惜,這家伙最后被錢謙益拉去清廷任職了,不管他是不是被迫的,總歸來說還是屈服了,這種骨頭不夠硬的人要不要拉攏呢? 正當張斌猶豫不決的時候,那倒酒的女子又賣弄道:“他們不遠處那桌,就兩個男的,沒叫人倒酒的,看到沒,其中那個年輕點的就是安慶府有名的才子劉若宰。” 張斌聞言,眼珠子都快瞪出來,這么一個平淡無奇的年輕人竟然就是崇禎元年的狀元郎,有名的書畫家劉若宰! 傳聞,原本《金瓶梅》并不叫《金瓶梅》而叫《金蓮傳》,《金瓶梅》這個書名,正是他改的,能改出如此流傳千古的名字,這個劉若宰自然也是個特風流的才子。 當然,這只是野史傳聞,正史記載中,這劉若宰的確是個人才。 他最厲害的是眼光,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明末名將史可法就是因為他的舉薦才出頭的,而且,他舉薦的人,在明亡的時候全部壯烈殉國了! 這么一個人才張斌自然是想拉攏,不過,他現在還沒想到拉攏的辦法,只能先看看再說了。 緊接著,那女子又向遠處的角落瞟了幾眼,繼續賣弄道:“那邊,那一桌,三個人都是松江府有名的才子,為首的那個叫徐孚遠,是嘉靖朝首輔徐階家的旁系;年紀比他大點的那個叫夏允彝,萬歷四十六年就已經高中舉人;年紀最小的那個叫陳子龍,別看他才十七八歲,卻已經考取了秀才功名,師爺對他的評價是,此子人中龍鳳,前途無量!” 那女子小心的看了看張斌,又補充道:“當然,跟公子比起來還是差了一點。” 她大概是怕冒犯張斌,張斌卻壓根就沒在意這些,這三個人可不得了,他們都是復社成員,明亡后,都矢志不渝的組織抗清斗爭,夏允彝和陳子龍先后兵敗自殺,而徐孚遠一直堅持到康熙二年病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