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興元年十月下旬,早冬時節,凌厲的北風呼嘯,白日的溫度下降到了個位數,晚上的時候甚至能到零下。 不過河內地區倒是還沒有下雪,除了遠處太行山深處偶爾能見到白頭的雪山以及環繞在云霧薄暮當中的寒氣以外,就只剩下天地間的蕭瑟。 河內郡的蕩陰縣,十月初的時候漢軍主力抵達了朝歌,為了防止朝歌的魏軍被包圍,司馬懿就令王凌撤了回去,退到了蕩陰。 蕩陰以西是太行山余脈的山嶺,東面和南面都是黃河,唯有西南方有道路過來,因此魏軍主力便在蕩陰西南結寨。 十多萬大軍結寨的營壘足足有十多里地,從西北方到東南方,橫在了山河之間,斬斷漢軍前進的道路。 沈晨和諸葛亮合兵之后,足足有二十多萬人,這么多人馬反而不太好施展,因此諸葛亮和沈晨分別安營,于蕩陰的西南以及東南方,駐守于黑山和黃河邊。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方便進攻魏軍的薄弱點,司馬懿的魏軍營寨連綿十多里,若是兩端任何一方遭到攻擊,想迅速支援都非常困難。 因而可以說這樣的進攻方式,還是很適合那種軍隊極為冗長,情況極為復雜的戰斗。甚至諸葛亮和沈晨都各自只帶了七八萬人,吳懿還帶著本部五萬人繞過蕩陰,從黃河回河南,然后攻打黎陽去了。 現在是打富裕仗,在主力方面漢軍比魏軍多了十多萬,正需要這樣迂回進攻,對前線的魏軍造成巨大的壓迫感。 蕩陰城縣衙府邸內,司馬懿愁眉苦臉地坐在席上,剛剛后方發來公文,現在整個河北都已經亂套,各地起義不斷,流民四起,而且其中還有不少世家決定投了,也加入到了其中。 很多世家大族都已經快撐不住了,他們全力支持曹魏是想保住自己的人口和土地,但現在曹魏節節敗退,他們的人口和土地也不斷在消耗,那他們還繼續支持曹魏的意義在哪里?還不如獻給大漢,至少能換個官職。 所以隨著漢軍全面入侵河北,整個河北如今都亂成了一鍋粥,聽說鄴城那邊甚至都有守軍叛變,要不是留守的陳群辛毗等人反應迅速,馬上鎮壓住,恐怕曹魏帝都已經被亂軍自己給攻陷了。 “大都督,這可如何是好啊。” 府衙廳堂內,郭淮賈逵王凌等人分列而坐,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愁苦的表情。 現在這局勢,可以說是已經到了絕境,翻盤可能幾近于無。 司馬懿將手中的公文扔下,然后用手肘撐在桌案上,用兩只手不斷地揉搓太陽穴,雙目緊閉顯然也覺得很頭痛。 “要不,還是投降漢軍吧?” 有人小心翼翼地說道。 若是以前,敢有人說這樣的話,大抵就逃不過推出去斬了的命運。 但現在那人說這話的時候,場內眾人卻是互相對視,十多個人誰也沒有說什么,大廳之中異常的安靜。 就連司馬懿都只是揉搓著太陽穴,閉口不談。 他要是想頑抗到底,樹立威信,順勢把那人推出去斬掉,必然可以震懾所有人。 可他偏偏沒有這么做。 因為司馬懿知道,如果這么做了的話,基本跟自斷后路沒什么區別。 將來一旦打了敗仗,再想投降的時候,有人就會告訴漢軍,說原本司馬懿的部將想投降,但司馬懿卻把那人斬殺,與漢軍頑抗到底。 漢軍得知這件事情,必然會不接受他的投降。 畢竟原本可以不用打仗順利解決,司馬懿卻負隅頑抗,導致漢軍又增加了那么多犧牲,諸葛亮和沈晨能饒過他才怪。 所以以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就要為自己留下退路,絕不可能做出這種自掘墳墓的事情。 場間安靜了許多,氣氛也變得非常糟糕。 過了好一會兒司馬懿才淡淡地說道:“現在談投降,是不是為時尚早了些?” 這句話說完,全場原本凝固的氣氛才算是解凍。 聰明人已經聽出了他話里的意思——大都督并不反對投降,只是現在談投降,還有點早。 賈逵忙問道:“大都督莫非也有意?” 司馬懿搖搖頭道:“若是到了已經完全不可挽回的地步,自然還是降為上策。若我等能帶著十多萬將士投降,想來諸葛亮和沈晨也不會為難于我們,只是不戰而降,也令人瞧不起,何況若是現在投降,也確實是早了些。” “那按照大都督的意思,什么時候投降比較合適呢?” 郭淮問道。 司馬懿環顧眾人說道:“爾等想想,不到萬不得已,你們愿意投降過去嗎?家族土地人口,現在擁有的權勢,全都化為烏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