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昆陽對-《三國之銀狐》
第(2/3)頁
偉人曾經說過,歷史屬于人民。
沈晨亦是堅定的想要為百姓建造一個沒有饑餓、沒有戰亂、沒有貧窮國家的人。
如果在無法推翻封建制度的情況下,那么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能為了權力迷失自己,至少要與一名仁君合作共同建造一個理想中的國家。
而且還不是以臣子的身份,是以合作者的身份!
是的。
沈晨從沒覺得自己是在投靠劉備,而是與劉備一起合作,先建造起一個嶄新的大漢,然后開始自己的改革。
就跟曹操和荀彧一樣的關系。
等到將來有足夠的話語權時,沈晨還希望與劉備簽訂一個盟約。
既以后堅決否定劉備一言堂,將來組建一個決策層,還要以民主投票的形勢來做出一些重大決定。
這樣一來能夠增加諸葛亮、龐統、徐庶他們的發言權。二來也是為了防止出現像后來劉備不聽勸阻,最終導致夷陵之戰這種事情的發生。
而這些才是沈晨從一而終的心愿。
至于皇帝是誰,他無所謂,因為作為堅定站在百姓群眾這一邊的人,沈晨更希望沒有皇帝來壓迫剝削他們。
但以目前的處境,想要推翻封建制度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又不可能跟屠城的曹操合作,因此跟底層出身,最貼近百姓的劉備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對他有恩的劉表,那也沒辦法,壽命就這么點長,再過幾年就病死了,所以只能將來善待劉琮以及劉琦的子嗣,還他的恩情。
聽到沈晨的話,劉備喜不自勝,擦著眼淚,興奮地上前把他扶起來道:“我能得小先生,當真是.如魚得水呀。”
“我出身于底層,知道天下黔首皆苦,各方諸侯只知道爭權奪利,從未想過惠及百姓,挽救萬千生民。”
沈晨正色道:“唯有玄德公心系黎民,有明主之象,我亦心向往之,愿做執殳,為公前驅!”
“我不過是愚陋之人,只愿為陛下效命罷了,豈能算什么明主?”
劉備擺擺手道:“我只心愿,只愿大漢黎民百姓能安居樂業,有衣穿,有飯吃,天子高坐廟堂,能夠肅清寰宇,沒有如張讓趙忠這般奸逆妄為就足矣。”
沈晨笑道:“正因如此,方才需要公挺身而出,匡扶宇宙,定鼎乾坤呀。”
“小先生之意,我已明了。”
劉備嘆息道:“奈何劉荊州與我都是大漢宗室,豈能奪同宗之業?”
沈晨說道:“因而我才讓公先以南陽為基業,緩圖北方。亦是看將來之變,見機行事。袁紹強則按兵不動,曹操強則襲擾后方,若能找到機會奪取豫州,便是最好。”
南陽是劉秀的龍興之地,此地連接南北,且面積達到三點六萬平方公里,僅僅比關中盆地小了三千平方公里而已。
秦朝以關中盆地三點九萬平方公里起家奪得天下,劉備也未嘗不能以南陽為根基,北伐曹操,奪取豫州,或者南下等到劉表死后,再奪取荊州。
而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戰略謀劃,主要還是在于南陽現在的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關中和南陽的面積差不多,但關中由于是秦朝以及西漢的首都所在,所以當時人口興旺,百業昌盛,比南陽要稍微富裕一些,人口多了數十萬。
但到了東漢末年,涼州軍閥多次入侵三輔之地,董卓又遷都長安,各種戰亂瘟疫,以及天災影響,關中人口十不存一,已經是凋零破敗到了極致,丁口從二百四十萬,下降到了不足三四十萬。
反觀荊州,特別是南陽之地,人口暴增。由于北方戰亂,大量人口遷移至南方,揚州從三百二十萬增加到四百三十三萬,荊州從三百五十九萬增加到了六百二十萬。
其中南陽因耕地面積較多,成為了人口遷移的主要地區,這些年來陸陸續續有河南、關中、司隸的人口遷移到了這里,人口早已經突破百萬。
因此相比于殘破不堪,千里無雞鳴的關中,現在的南陽不管是兵源、糧草還是礦產資源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沈晨的上策很簡單。
就是趁著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戰,火燒烏巢之后的這段時間里,立即第三次偷襲許都,逼迫曹操親自回防。
《三國志》記載,曹操于建安五年十月火燒烏巢,而袁紹則是在十一月戰敗,這意味著即便是烏巢的糧草被焚燒之后,袁紹在官渡的營寨,還有大概不足一個月的存糧。
在這一個月里,袁紹試圖強行打敗曹操,然后逼著張郃高覽強攻營寨,最后二人實在打不破,糧草又不夠,袁紹在后面催得緊,把他們逼急了才投降。
所以只要在這一個月里鬧得動靜足夠大,逼得曹操扛不住,必須回來防守許都,沒辦法坑殺那八萬降卒,那么事情就有很大的轉機。
即便逃回北方的袁軍不足半數,只要袁軍精銳沒有全軍覆沒,袁紹吊著一口氣,多活個一年半載,就夠曹操喝一壺。
到時候沈晨就能以南陽為根基,要么北伐曹操,與袁紹配合謀奪豫州,要么靜待劉表死翹翹,奪取荊州,然后再對江東或者益州動手,只要曹操袁紹一直沒不出勝負,那么他們就永遠得利。
“原來如此。”
劉備思索道:“不過我有疑問,為何我們不趁著袁曹交戰之際,拿下許都后,奉迎天子去荊州呢?”
“天子就如同一塊瑰寶,在誰手里,必然被天下群起而攻。”
沈晨苦笑道:“曹袁爭雄,誰勝出了,誰就會下死命進攻南陽。若無實力,不能據有呀。所以只有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奉迎天子去南陽,比如我要說的中策。”
“中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遂川县|
通海县|
浙江省|
青岛市|
怀宁县|
布尔津县|
乌鲁木齐市|
乡城县|
淮北市|
洛南县|
聊城市|
镇巴县|
壶关县|
红河县|
历史|
郯城县|
若羌县|
仙桃市|
镇安县|
额尔古纳市|
恩施市|
北川|
临湘市|
景泰县|
兰溪市|
寿光市|
梓潼县|
永嘉县|
舟山市|
分宜县|
濉溪县|
乌兰察布市|
朝阳市|
肇州县|
洞头县|
锡林浩特市|
松滋市|
鄂州市|
福安市|
介休市|